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广东 >

广东人均GDP1.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

时间:2021-06-25 15:08 类别:广东

 经济总量从7万亿元到1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之列,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日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十三五”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外贸、中国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核心省份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广东的经济基础很雄厚,市场经济活力充沛,人才和创新能力也很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可以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走到更前沿的位置。

  ◎关键数字:1.28万美元

  “十三五”时期,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从7万亿元到11万亿元的跨越,2020年达11.08万亿元,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年均增长6.0%,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之列。“十三五”时期,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从6万元到8万元的跨越,2020年达到8.82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1.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

  从财政情况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于2016年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1.29万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6%。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十三五”时期民生支出累计5.47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2%。

  此外,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20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6.76万亿元和19.57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金融活水支持下,经济活力不断增强。2020年广东市场主体总量1384.85万户,稳居全国首位,比2015年增长7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5万家,居全国第一。

  ◎关键数字:3.31万亿元

  民以食为天。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也让粤菜享誉海内外。

  “十三五”时期,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6%,粮食总产量累计6114.62万吨,年均增长0.9%。

  2020年,广东蔬菜、茶叶、花卉和盆景及园艺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荔枝、龙眼、香蕉、菠萝等特色岭南佳果产量和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家禽出栏量达历史最高水平,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工业是广东经济的支柱,“十三五”期间,广东制造更加枝繁叶茂。

  全国每生产100台手机、空调、家用电冰箱,就分别有42.2台、31.9台和25.6台来自广东。

  工业迈向中高端。“十三五”时期,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94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31万亿元,年均增长5.3%,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7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25万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15年的59.8%提升至2020年的64.7%。

  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背后是创新驱动力的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2.41%提升至2019年的2.87%。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7.07万件,比2015年增长111.2%,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超5.3万家。

  创新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2%, 5G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网上零售额2.58万亿元,占全国21.9%。

  ◎关键数字:占比94.0%

  广东不仅是外贸大省,在内需同样给力。

  “十三五”时期,广东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92.1%上升至2019年的94.0%,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地位更加稳固。

  投资不仅增速稳定,更充分体现发展质量的提升。

  “十三五”时期,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4.0%,快于整体投资3.5个百分点。新基建投资成为新的增长点,2020年新基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1.3%。

  消费稳步扩大。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8年保持全国第一,“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

  外贸是广东的传统强项。 “十三五”时期,广东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4.5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1倍,其中出口21.1万亿元、进口13.4万亿元。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扩大,2020年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2%和55.1%,比2015年提升9.1个和16.0个百分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升,集成电路出口年均增长15.0%,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

  “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广东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73万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38.3%,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年均增长22.3%。

  ◎关键数字:1.05万公里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经济效率的关键。

  “十三五”时期,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5万公里,连续七年全国第一;高铁运营里程2065公里,居全国前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1021公里,民航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20.22亿吨。广东还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省级电网,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5G基站总量全国第一。

  高速、高铁连通省内外,带动区域差异缩小。

  “十三五”期间,广东21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珠三角核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石化、钢铁等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 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22.2%,比2015年提升0.3个百分点。

  从城市看,广州、深圳“双城”联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大湾区比重45.7%,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佛山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东莞接近万亿元, “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和6.1%,均高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关键数字:717.26万人

  经济发展集中体现在老百姓收入上。

  在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7859元增长至2020年的41029元,年均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同步,恩格尔系数也随之回落0.7个百分点。

  从城乡看,“十三五”时期,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60:1缩小到2020年的2.50:1。全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2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居民收入节节高,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广东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6年全面达标,优良天数比例达95.5%,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劣V类国考断面全面清零,全省森林覆盖率58.66%。

  在这背后,是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

  “十三五”时期,广东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率居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下降39.2%,核能、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28.6%。

  民生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东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17.26万人、占全国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

  在科教文卫方面,“十三五”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稳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709家,占全国15.9%;2020年,广东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2015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省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5.6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3.2万人,医疗床位56.5万张,分别比2015年增加15.6%、34.2%和29.6%。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