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江苏 >

南京迎来GDP与创新力的“双十一”

时间:2017-01-12 18:01 类别:江苏

2016年,南京实现GDP10450亿元,从而成为全国第11个经济总量跨入万亿的城市。与之相匹配的是,在最新一期“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南京的城市创新力同样排在第11位。数据则显示,去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产值达到8800亿元,新增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27家,高校就地转化应用技术成果1864项……迈过万亿大关的南京,正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领跑。

  轻结构:新兴产业占比达40%

  “总量上得去,产业结构还得轻下来。”昨天,在南京市两会的现场,不少委员代表在谈及“过万亿”这一喜讯时,还表达了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担忧。“南京产业结构一度是偏重的,比如以前燕子矶一带集聚了很多化工企业,能耗高、污染重。”南京市人大代表、栖霞区发改局局长孔毅远告诉记者,近年来,南京坚持走转型发展道路,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早在2013年,南京市新兴产业首度超过钢铁、石化、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之和。去年,七大类14个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以栖霞区为例,现在已经形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而光电显示、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已成为栖霞区先进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孔毅远表示。

  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增幅器”。南京化工园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到2020年,南京化工园区将迎来更多低能耗、高效率的新材料制造企业,实现新材料年产值1200亿元。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走上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南京还实施了“双百工程”。每年将重点选取10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围绕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

  育土壤:“合伙人指数”名列前茅

  产业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持续引进,在最新一期“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合伙人指数”被用来衡量城市中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南京成为此项得分排名靠前的城市。对此,榜单发布方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负责人沈从乐表示:“相比于一座城市拥有多少创新成果,我们更想了解他们是怎么维护创造力的。换句话说,相比于果实,我们更关注创新的土壤。”

  和“合伙人指数”不谋而同的是一些代表、委员在南京市两会上提出,如何才能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从而鼓励更多有胆识的企业家少了后顾之忧。“企业创新转型是有风险、有成本的,一旦转型失败,可能就得倾家荡产。因此,我建议,南京应该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或风险补偿贷款增信机制,让企业有足够的底气在创新中试错,实际上就是帮企业分担一部分创新转型的风险。”南京市政协委员、大贺集团董事长贺超兵说。

  记者则从南京市科委了解到,南京市为从资金层面培育创新土壤,不仅设立了种子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和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还积极推动紫金科创投资基金与国内外基金公司合作,陆续成立了广电、中医药、膜材料、信息产业等17支子基金,总规模达24.8亿元,有效解决了优秀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

  大格局:发展枢纽经济适逢其时

  作为江苏省会,南京市的区域创新还体现在格局的宏大上。就在去年下半年,我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融合发展力度,突出一体化,共建扬子江城市群,使其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在分析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前景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志彪表示,扬子江城市群中,南京的城市价值将被放大,未来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将建设成汇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副中心城市。

  “区域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应放到国家战略大框架下面考量。”南京市政协委员汤志平就建议,南京应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构建宁镇扬港口群。“利用南京综合保税区,加快宁镇扬及周边地区海关一体化大监管格局,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大通关体系。”汤志平还认为,从长江经济带规划来看,南京被明确了四个航运中心之一的地位,江海联运和海港功能的枢纽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发展枢纽经济适逢其时。从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和丰富特大城市内涵的要求来看,完全可以借助科教资源禀赋优势、成果转化优势、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等,结合国际软件名城的建设,把南京建成国家级的创新中心、创新枢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