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江西 >

2017年渝水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时间:2018-10-25 19:12 类别:江西

10月23日,渝水区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渝水区发展的总体情况。改革开放40年来,渝水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居全省前位。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渝水区已连续5年获得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评先进一类县(市、区),这在全省是不多的。

  40年间,渝水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1.94%的速度快速增长,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2002-2011年保持了平均10%以上的较快的发展速度,年均增幅达到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556元,提升至2017年的61956元,增长了111倍,年均增长10.6%;人均财政总收入从24元增长到4982元,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1.96%。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2011年-2017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3.94%,年均下降7.1%。

  40年来,渝水区企业规模总量不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29家增长到2017年的134家,增长了4.4倍,工业增加值从1985年的0.333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5.9亿元,增长了161.4倍,年均增长13.9%。自设区以来,我区经济主要依托新钢,以钢铁周边产业加工服务为主,钢铁产业一直是工业经济的唯一支柱。进入新世纪之后,水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设备制造、光伏、光电、锂电等产业相继兴起,工业经济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2017年,渝水区钢铁产业占比下降到40.7%。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高到40.6%。

  2017年末,渝水区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涵盖了该区光伏、钢铁、锂电、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全部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14家,70%以上科技型企业与国内4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3件,稳居全省前列。2017年渝水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专利十强县。

  改革开放以来,渝水区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渝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达到95.1%,比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702元提高到2017年的35891元,增长了51.13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9元提高到16997元,增长了44.8倍,年均增长12.3%。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7.7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8.2平方米,农村居民从16.8平方米增加到61.4平方米,分别增长了5倍和3.65倍。

  渝水区居住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上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大幅下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矿企业、畜禽养殖业等污染源得到全面整治,袁河、孔目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全区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2个;创建省级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庄15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2个。渝水区先后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