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四川 >

四川:奔向经济强省的西部“领头羊”

时间:2016-03-18 22:56 类别:四川

领跑中国西部,冲向开放前沿。过去5年,西部大省四川步入了历史上最具“跨越感”的阶段。2011年GDP跨上两万亿台阶,然后又用4年时间,2015年超过三万亿,位列全国第六。

  成绩来之不易。期间,尽管四川经历了“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等特殊困难考验,但仍以年均10.8%的增速走完“十二五”,比全国高出3个百分点。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治蜀兴川的“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四川省委、省政府统筹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兑现民生承诺,交出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科学发展的满意答卷。

  抢抓机遇 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四川省随即就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四川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这次全会出台了两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除了通过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外,四川还把“全面创新改革”上升为全会决定。

  过去5年,四川既面临“新常态”下换挡调速、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也面临“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等特殊挑战,尤其是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产业寒冬席卷蜀中,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等产业陷入困境。

  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省委书记王东明科学分析和整体把握四川省情特征、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提出“六个基本判断”,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

  四川描绘了“经济强省”的内涵: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作为发展不足、短板明显的西部大省,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要久久为功“调结构”,也要保持增速“稳增长”,以平常心对待“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

  怀揣“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使命感,2013年7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将创新升级为治省方略,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

  怀揣“稳增长与利长远相结合”的紧迫感,2014年6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增长16条”,次年一季度数据刚刚公布不久,又立即出台“稳增长36条”;

  怀揣“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的危机感,四川提前着手,积极对接国家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部署“251三年行动计划”;

  怀揣“不让一个老乡掉队”的责任感,2015年7月,四川以省委全会形式对扶贫开发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并出台相关决定,领全国风气之先……

  四川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率先实践中央部署,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驾驭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大势,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转型迈向中高端。

  “十二五”期间,四川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2%提高到2015年的4.45%。到2015年底,全省有14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占全省市州的2/3,从而形成了成都经济区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此外,四川省183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GDP总量超过100亿元,比2010年增加46个,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夯实了进一步跨越发展的底部基础。

  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2010年的14.4:50.5:35.1调整为2015年的12.2:47.5:40.3,第二、三产业占比差距由2010年的15.4个百分点缩小到了2015年的7.2个百分点。转型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