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GDP增速情况

时间:2015-11-30 10:20 类别: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GDP增速情况

  根据沙特中央统计局数据。西亚干旱的面积大国沙特阿拉伯1962年人均名义GDP(人均汇率GDP)为485美元,同年,新加坡为472美元,日本为634美元。这显示那时的沙特并不算穷,毕竟大量出口石油,虽然石油价格还不算高。此后几年人均名义GDP稳步缓慢提高,到1969年提高到795美元。1970年一下子提高到927美元,1971年达到1186美元,这两年的提高幅度不算小,这显示沙特廉价出口石油总量在迅速提高。1972年与1973年名义人均GDP增速更大了,这是欧佩克这个垄断组织制造的石油危机带来的石油大涨价过程中带给沙特的巨大收益显示。1973年名义人均GDP提高到2246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尘埃落定,带来的高油价局面,一下子导致1974年人均名义GDP增加几倍,达到6489美元(同年日本是4182美元,新加坡是2359美元,美国是7241美元,沙特一下子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显示石油出口价格增加了几倍。

  对于海湾石油出口国家,人均名义GDP与人均外汇收入大致成正比,人均外汇收入主要取决于人均石油出口收入,人均石油出口收入取决于人均石油出口量和出口价格。石油价格上涨,与人均石油出口量的上升,构成了人均名义GDP上涨的几乎全部原因。

  人均名义GDP基本与人均购买外国(进口)商品的能力成正比关系。人们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是人们消费能力的构成部分(重要程度取决于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或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人们你对工农业制品的消费量就越多,但是工农业制品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的比例就越低),这意味着人均名义GDP的提高,会导致人均购买力的提高,事实也基本如此。1967年、1968年、1969年,这三年人均购买力增长情况是5.9%,4.5%,3.1%。这在海湾地区国家中,已经不算慢了。这是石油出口的逐渐增多,带来的收入,提高了沙特社会的运行效率。真正令人吃惊的是1970年人均购买力提高8.5%的高增长速度,这一年人均美元名义GDP提高了16.6%,也就是人均消费进口商品的能力提高了16.6%,这导致人们消耗了较多的进口商品,自然明显提高了人均消费能力,人均购买力GDP大幅度提高是自然而然的。

  随着1971年人均美元名义GDP增长27.9%,当年人均购买力也提高了12%,这个增幅就是在日本也是罕见的。1972年人均美元名义GDP增长28.5%,促使人均购买力提高了15%,增幅之大,更令人吃惊,这还不是最大的。1973年人均美元名义GDP增长47.3%,当年人均购买力提高了16.9%,成为沙特人均购买力增幅最大的一年。1974年人均美元名义GDP增长188.9%,名义GDP增长幅度世界罕见,但是只带来了16.6%的人均购买力提高幅度。为何没有带来更大的人均购买力提高幅度呢?这其实来源于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类似于恩格尔系数的原理。人们对工农业产品的消费能力虽然会随着收入提高而逐渐增加,但是人们对工农业的消费愿望并不会同幅度增加,人们对工农业产品的消费愿望的增加幅度是随着收入提高而逐渐递减的,这导致人们对工农业产品的消费增幅也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递减的。沙特人口收入的提高,自然可以导致沙特人口消费进口商品的能力同幅度提高,但是待到沙特人口收入提高到某个程度时,沙特人口对进口商品的消费愿望就难以随着收入增加而同幅度增加了,其对进口商品的消费愿望增幅是随着收入增长而递减的。这导致1974年沙特人均收入的罕见增长,并没有带来对进口商品消费的同幅度增长,并且对进口商品消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收入的增加幅度。从上面的1974年人均名义GDP对比中,可以看到,当年的沙特人均名义收入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了,其工农业产品消费占GDP的比例已经不大了,增加进口工农业产品的消费,对购买力GDP的影响也不大了。这意味着沙特购买力GDP快速增长局面将被终结。事实也确实如此,1974年的人均购买力GDP已经接近沙特人均购买力GDP的最高峰了。

  1975年石油价格的小幅度下跌,导致人均名义GDP略微下降,为6340美元,这导致人均购买力GDP下降了4.1%。1976年人均名义GDP增长29.6%,导致人均购买力增长6%,人均名义GDP的大幅度增长,再也无法导致人均购买力GDP大幅度增长了,1977年更加清楚的显示了这一点(1977年人均名义GDP增长9.6%,只导致人均购买力增长1.1%)。1977年是沙特经济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人均购买力GDP达到历史最大值(也许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后有超过这个值的可能),相当于1970人均购买力的180.39%。1971年到1977年的这短短7年,人均购买力提高了80.39%,年均近8.8%的增幅,这是石油价格暴涨带给沙特的实惠。1966年人均购买力只是相当于1970年的80.42%,1967年到1977年这11年时间,沙特人均购买力GDP增长了124.3%。这个人均购买力增幅是不小的,这导致了人们需求层次的变化,工农业商品占总消费比例已经不大,对服务业的消费比例已经很大了。这自然带来了沙特服务业的大增长,而沙特国民事情比较多,国民之间难以相互提供足够的服务,价格自然比较昂贵,这导致沙特需要大量的外来廉价劳工人员,加速了沙特常驻人口的增长,这导致沙特一些年份常驻人口增幅高达6.5%。

  1978年人均名义GDP增长2.16%,如此小幅度的增长,带来严重后果,人均购买力GDP下降6.5%。好事情又来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产生,石油价格上涨,导致1979年人均名义GDP增长31.3%,促使人均购买力GDP提高3.4%。1980年人均名义GDP增长38.3%,又促使人均购买力GDP0.2%,虽然很微弱,但毕竟是增加了。1981年人均名义GDP达到小高峰,为17577美元(同年日本是10060美元,新加坡是5655美元,美国是13960美元),这是2008年之前最高的了。1981年人均名义GDP增长了5.15%,这对于高人均名义GDP的沙特来说,增幅已经不够刺激人均购买力GDP的增长了,这导致当年人均购买力GDP下降1.6%。这种下降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石油价格的下跌,沙特人均名义GDP持续下降,这也带来了人均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比如,1982年人均名义GDP下降22%,这导致人均购买力GDP下降15.9%,这与同样名义GDP增幅带来的人均购买力GDP增幅严重不一致,这可以用沙特国民消费的市场均衡趋势来解释这个现象。沙特国民收入的增多,对进口商品消费也跟着增多,在消费市场不均衡的情况下,沙特国民难以作出自己的客观需要的最佳消费结构,这导致其对进口商品消费有些偏大,对服务消费有些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能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能作出满足自己需求的更恰当消费,这导致沙特人口消费回归市场均衡状况的客观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的消费加以回补。而沙特服务业的成本很高,价格很贵,这导致沙特人口实际购买的服务业产品并不多,这导致沙特国民总消费能力就下降了,也就是人均购买力下降了。这应该就是沙特人均购买力下降幅度大的原因之一。

  1987年人均名义GDP为5891美元(同年日本是20071美元,新加坡是7767美元,美国是20055美元),虽然远比1970年的927美元高。但是,1987年沙特人均购买力却下降到197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相当于1970年的94.47%。沙特人均名义GDP的低谷是1988年的5834美元。这自然是石油危机后,石油价格逐渐下降的结果。

  从1985年(人均购买力GDP相当于1970年的104.94%)到2003年(人均购买力GDP相当于1970年的104.23%),沙特人均购买力GDP一直在相当于1970年水平的100%附近波动(最高点是1992年,相当于1970年的106.47%)。这端时间人均名义GDP都不足1万美元(最高点是2003年的9744美元)。可以说,这16年是沙特人均经济停滞的时期,考虑沙特高速的人口增速,沙特总体经济还是增长的。

  沙特这种人均收入的停滞命运,终于被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打破,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工业发展已经开始深深影响世界经济状况,大量进口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出口石油的沙特命运开始改观。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2003年沙特名义GDP增长10.8%,进而导致人均购买力提高5.4%(这也包含了周期性的消费能力恢复,因为2001年与2002年人均购买力GDP分别下降了3%和2.4%)。2004年名义GDP增长17.7%,人均购买力提高6%,这也是不小的增长。

  从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时间,除了2009年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带来的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人均名义GDP大幅度下降,导致人均购买力GDP下降1.5%之外,其它年份人均购买力GDP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到2013年,人均购买力已经相当于1970年的141.1%。虽然离曾经的最高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似乎应该有希望赶上曾经的最高峰。2013年人均名义GDP达到24847美元(同年日本是38465美元,新加坡是54776美元,美国是53079美元),相当于二流发达国家的人均名义GDP水平。由于一些指标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沙特现在还不是发达国家,只是属于富裕的石油出口国家。

  海湾石油出口国家的名义人均GDP主要取决于国际石油价格,人均名义GDP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极大。更主要的是,其人均购买力GDP往往并不高,明显低于人均名义GDP所应该对应的人均购买力GDP。因此,海湾石油出口国家,属于一类非常特殊的国家。

  1962年有人口470万,此时看起来还是一个人口小国。此后,超高生育率带来了超高的人口增长率,1963年到1970年人口增速为2.68%,这应该是沙特高生育率带来的高人口增速。1971年及其之后,沙特显得富裕了,对外来人口具有吸引力了,沙特国民的富裕,也需要更多服务业生产,需要外来人口,这导致沙特成为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的移民输入地,带来了沙特超高速的常驻人口增速。比如,1971年到1989年这19年时间,人口增速为5.13%。中国计划生育前的所谓人口增长高速,也只是2%附近。1990年到2013年这24年虽然比较慢,但也是年高达2.6%。2013年沙特已经有人口3000万了,已经不再是人口小国了。
上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