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中国经济新趋势:金融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时间:2016-03-14 14:13 类别:中国

3月12日上午召开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等人就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利率政策等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态,指出中国改革和开放会释放红利,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继续,中国未来预期的增长率是可实现的,因此,中国会保持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采用过度刺激来实现目标。周小川在谈到理想的金融监管体制时表示,全球都还没有最好的模式,理想的中国模式则在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中国经济新趋势:金融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中国金融领域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更多强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相比,今年则将“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放在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首位。围绕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一主线,政府工作报告就金融监管体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打击非法集资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中国从中得到深刻启示。此外,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也是中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改革任务。去年11月,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也指出,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业已经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他表示中国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担负着支持宏观经济形势平稳向前的任务。金融业横跨供给需求两侧,既可以为当前市场需求引入资金流,又可以为未来供给提供土壤,是政府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时的重要工具。因此,抓住金融结构改革,就相当于同时抓住了供给和需求两端。多位学者认为,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整合多个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功能,建立适合当下金融混业经营现状与趋势的现代化监管体制,是今年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提出“新的体制要实现责任和信息对等,要把激励机制设计对”,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则非常赞成一行三会提升监管能力,他认为“理想的方式是成立一个高度权威的统一监管机构”。

  除了金融监管改革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述也有所不同。报告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尊重市场力量。由于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今年人民币可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适度波动,而不是如2015年表述的维持在合理区间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谈到人民币预期时表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常项目特别是货物贸易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顺差,FDI(对外直接投资)和ODI(外来直接投资)都稳步增长,此外,中国外汇储备充裕。因此,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