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连云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8.1%

时间:2016-03-21 11:23 类别:中国

 

 连云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8.1%

 连云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8.1%

  “十二五”圆满收官,回顾五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幕幕壮丽画卷、一曲曲雄浑乐章,让人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这是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的五年,这是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五年,这是提档升级、和谐发展的五年,这是民生关怀、温暖人心的五年,这是生机勃勃、灿烂辉煌的五年!

  五年波澜壮阔,五年砥砺图强。风帆高扬、激流勇进的开发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超越,写下了一笔又一笔精彩,新时代的黄海明珠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璀璨光芒。

  五年来,致力于加快发展,牢牢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用好江苏沿海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8%,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总投资,分别是“十一五”的3.7倍、3.5倍、3.2倍和2.4倍。经济能级质变跨越。2012年成功迈入“千亿园区”,全面开启了以“提质增效、崛起腾飞”为内涵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经济实力稳居前列。在2014年“最具外资吸引力国家级开发区百强”名单中位列第64名,在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第24位。

  五年来,致力于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结构优化,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产业层次加快提升。确立了“二三二”主导产业体系,开竣工3000万美元或2亿元以上项目204个,新增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企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8%。清理盘活土地9707亩。特色集群加快形成。新建新能源中小企业园等区中园5个。形成产值过百亿特色产业集群5个、过百亿企业2家。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3.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7%。创新红利加快释放。生命健康等公共服务平台陆续投用。连续三届获评省级人才工作先进区,引培“千人计划”人才11名,培育省“双创团队”4个。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专利授权年均增长44%,获中国专利金奖4项。涌现出阿帕替尼抗癌药等一批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五年来,致力于开放开发,深化制度设计,纵深推进改革,内生活力持续迸发。

  转型升级等领域改革全面铺开,企业化运营、市场化招商不断深化,“1+4”产业招商体系运行,争取市级下放审批权限42项,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7项。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重新规划出口加工区定位,综保区申报有序推进。恒瑞医药、中复连众等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11家。新海连集团香港公司、上海公司实质运作。外向型经济实现突破。五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86亿美元,对外投资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

  五年来,致力于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生态建设,园区面貌深刻变化。

  基础设施日益提档。投入180亿元,新改建道路92公里,新增污水管线80公里、供水供电管线250公里,完成旧城改造45万平方米。西北组团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投用。产业配套不断升级。新海连大厦、久和商务大厦、华杰实验学校等建成投用。工业展览中心、工业邻里中心等投入运营。金融大厦主体完工。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获批,新增金融机构6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整改35家、关停搬迁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通过三部委技术核查。绿化覆盖率达43.4%。

  五年来,致力于民生改善,落实惠民举措,促进和谐稳定,幸福指数不断攀高。

  街村经济快速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4%,涉农村居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1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1万元。刘巷村入选全国特色百强村。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验收。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基本养老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99.8%。社会管理不断创新。街村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成率100%,整改安全生产隐患6400多个,稳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全区发展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致力于筑牢保障,坚持从严治党,锤炼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再上台阶。

  基层党建扩面提质。开展“旗帜、堡垒、领航、助跑、和谐”等五项工程,书记“双带双强”比例达97%,区级以上党建示范点占比近40%。以党群工作站建设带动党的非公企业组织、工作“双覆盖”,非公企业党组织数增加3.6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充分用好院地共建、周末讲坛、业务比武等学习载体,干事能力不断提升。在招商、信访等一线岗位历练干部,凭实绩使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委纪委“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首创“365村务管理新模式”“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库”“社会审计机构资源库”等先进做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