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中国过剩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05% 接近日本泡沫期水平

时间:2016-03-30 00:07 类别:中国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过剩问题在加重。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中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倍以上,这个数据接近泡沫破裂后的日本的水平。雷曼危机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致使中国对设备和房地产的投资出现膨胀。

  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也正在迅速增加。2015年底的不良债权余额为1.2744万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番。受经济减速影响,大量面向钢铁及水泥行业的贷款难以收回。政府计划加紧整理非盈利但仍存活的“僵尸企业”。不过,如果压缩银行贷款,企业的投资和用人活动将减少,这可能会进一步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2013年底银行的不良债权余额为5900亿元,到2014年底增加到了8400亿元,增加了40%,而2015年底又进一步增加了50%。到2015年底,不良债权在总贷款额中的占比也由2013年底的1%提高到了1.67%。2月的二十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也谈及了中国的债务过剩问题,越来越多观点认为中国的过剩债务成为全球经济的风险。

  另据BIS统计,除中国金融机构之外的民间债务截止2015年9月底为21.5万亿美元,与GDP之比高达205%。日本的民间债务与GDP之比在泡沫末期的1989年9月底超过200%,95年12月底升至221%。中国的这一比重接近日本泡沫末期到泡沫破裂后的水平。

  中国的民间债务余额较雷曼危机后的08年12月底相比猛增至4倍。在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的背景下,企业增加了贷款扩大了投资。粗钢生产占到全球的一半。但是生产调整进展缓慢,过剩生产导致通缩压力向海外扩大。

  民间债务中,企业债务截止15年9月底达17.4万亿美元,占8成。美国评级公司标准普尔警告称“应当注意负债比率较高的金属、资源、房地产和建筑等企业的债务违约”。家庭负债也因房贷的增加,从较雷曼危机时的0.8万亿美元扩大至4万亿美元。

  泡沫破裂后的日本陷入了债务过剩,此前增加贷款的银行陷入经营困境。银行惜贷和积极回收贷款导致企业破产出现增加,引发了199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金融危机。日本花了约十年的时间来压缩债务。

  2015年3月底,中国不良债权的比率要比日本大型银行的1.2%略高,但还没有达到马上影响银行经营的水平。不过,如何将贷款归类为不良债权,容易被经营者和监督当局的判断左右。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的银行实际持有的不良债权(比公布的)更多”。

  曾饱受债务过剩之苦的不只有日本。以面向低收入者的住房贷款的扩大为导火索遭遇雷曼危机的美国方面,08年9月底的民间债务与GDP之比达到169%。压缩债务花了约4年时间。

  不良债权增加的背景是贷款企业的财务出现恶化。比如水泥行业,2015年主要企业的经常利润合计总额比上年减少了一半。产能过剩超过了中国国内实际需求的50%以上,还有不少企业陷入了难以支付工资和电费的休眠状态。

  但也有以服务业为中心、业绩稳步增长的企业。比如网购业务表现坚挺的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获取海外旅游需求的春秋航空(601021)等。另一方面,钢铁、造船及平板玻璃等行业与水泥行业一样,财务状况均出现恶化。面向这些重厚长大型企业的部分贷款成为了不良债权。

  经济踩下刹车

  在中国,许多企业即使持续亏损也能借助从地方政府拿到补贴等继续开展经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为了推进结构改革,要加快淘汰“僵尸企业”。重庆市和广东省已经提出大规模整理、淘汰非盈利企业的方针。

  2016年2月,江苏舜天(600287)船舶被同意适用《企业破产法》,成为中国首个申请破产的上市大型国有造船企业。对于非盈利企业,政府的态度由“救助”转变成了“淘汰”,如果被归类为可破产的企业出现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余额也极有可能随之增加。

  今后,如果让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偿还债务,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将出现减少,景气将踩下刹车。如果像泡沫破裂后的日本一样费时费力处理债务过剩,经济可能陷入通货紧缩。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宫崎浩警告称“通货紧缩将导致中国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可能对日美欧也产生影响”。不可否认如果市场认识到债务过剩问题,年初之后的全球市场的动荡可能再次加剧。

中国过剩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05% 接近日本泡沫期水平

 

  据BIS统计,海外面向中国的与贷余额在15年9月底为1.1万亿美元。今后,如果资金的外流和来自海外的偿还借款的动作加强,很可能加速人民币的贬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