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数据 >

陕西省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退出情况简析

时间:2016-12-24 16:05 类别:经济数据

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陕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五年来数量增长近五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每年都会有少量企业从规上工业库中退出,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从企业的退规,既看到了工业经济中出现的困难,也看到了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2015年陕西退出的181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研究,管窥见豹,探寻全省工业发展困境与解决思路。

一、退规企业的整体情况

2015年,全省共退出规上工业企业181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6%。退出规上工业整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效益下滑、停产、关闭、破产、注销等原因,退出规上工业库,占总量的69.6%。二是企业改制,融入到新的企业主体中,或者转行为其他行业,占总量的30.4%。因效益下滑、停产、关闭、破产、注销等原因的退出企业,削弱了全省工业经济,该部分企业2015年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资产总额108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资产0.4%;主营业务收入45.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收入0.3%。改制的规上工业企业,虽然暂时退出规上工业,但是随着企业重组兼并等改制程序的结束,很快能以新的经营主体身份进入规上工业库;转行的规上工业企业,同样会在新的行业领域开拓发展,达到规模或获取资质后,同样能够成为本行业的“四上”企业。

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退出数量分别占20.3%、78%、1.7%,其中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退出数量最多,18家;制造业中退出数量较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为18家、16家。

分地区看,关中地区退出总量、与存量占比均高于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共退出128家,占退出总量71.1%,较存量占比高9个百分点。陕南、陕北分别退出31家、21家,占退出总量17.2%、11.7%,较存量占比低4.6、4.4个百分点。各市退出数量基本与本市存量占比持平,退出数量最多的是西安,73家,其次是渭南、咸阳、安康,杨凌示范区最少,仅2家。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企业退出数量最多,占75.7%;其次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占退出总量12.7%、5.5%、3.3%。

二、退规企业的几点特征

1、企业退出原因纷繁复杂。规上工业企业退出原因多种多样,梳理为以下方面:一是受煤炭、石油、钢材价格下跌影响,部分煤炭开采洗选、石油开采及钢材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均受影响;二是资源枯竭,迫使部分采矿企业及以相应原材料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停产关闭;三是经济形势低迷,市场供求不旺,产品滞销导致企业被迫停产关闭。四是企业政策性关闭,包括环保指标超标、产能落后等情况。五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推动下,自发转变经营方向,由工业向批零贸易、服务业等行业转变。六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占领、资金储备等方面出现问题,引发生存危机。七是受生产成本制约、响应政府工业园区建设及项目规划,企业生产经营地搬迁,导致短暂性停业。八是企业主体和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与其他企业合并重组或被兼并。

2、矿山企业、建材企业成为“重灾区”。去年以来,陕西矿山资源较丰富的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矿山企业关闭停产较多,全省累计退出规上矿山企业30家,占退出总量16.6%。按矿山类别划分,煤矿18家、铁矿7家、金矿3家、石灰石矿和重晶石矿各1家。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企业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生存面临考验,全省共有18家规上建材类生产企业退出,占制造业退出总量12.8%。此外,还有几家企业由于依托于大型基础设施而陷于被动,以陕西国琳华泰沥青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高速公路生产沥青混凝土,目前该公路修建已经结束,企业由于没有新的订单而停产。

3、城区企业退出比例略高于县域。全省规上工业位于城区1993家,占全省总量39.3%,位于县域3079家,占全省总量60.7%。城区退出规上工业高于县域,城区退出94家,占51.9%,超出城区规上工业存量占比12.6个百分点;县域退出87家,不足全省总量一半。经调查,主要因为城区企业人工费、土地租赁费等生产经营成本压力日趋增大,与交通便利、宣传渠道广泛等原有优势相比,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4、新兴产业同样面临残酷竞争。新兴产业蕴含巨大的发展优势,以技术突破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在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新兴产业工业企业经营发展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在退出规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30家;除3家升级转型、4家兼并重组外,23家因企业效益不佳,导致减产、停产,甚至关闭、破产,占到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的2.3%,占退出总量的12.7%。

三、从中看到的希望

1、规上工业整体寿命较长。规上工业凭其借规模优势,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整体存活寿命较长。退出规上工业“规上寿命”在5年以上的,占57.5%。以企业最初开业时间为起点,将退出规上工业进行阶梯汇总。结果显示,经营时间在5年以内的仅占12.7%,5-10年的占36.5%,10-15年的占25.4%,15-20年的占12.2%,20-25年的占6.1%,25-30年的占1.1%,30年以上的占6.1%。

2、环保成为企业发展底线。保护生态环境早已成为社会共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退出规上企业中,因环保原因而政策性停产关闭的有6家。例如,铜川引航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环保指标超标,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产;白水县金泰实业有限公司因环保手续不全,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洛南县丰汇皮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因生产排放物污染河道,被责令停业。

3、企业积极调整经营模式。为适应改革步伐,提高竞争力,企业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经营模式的优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退出的规上工业企业,重组兼并14家,占总量7.7%。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企业融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队伍。在集团转型的过程中,为实现内部更好的分工协作、资源互补,企业作为集团公司的分子,服从决策安排,在主体资质、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变化。二是企业自发从“弱、小、散”向“提高产业集中度战略”转型。为了生存发展,企业之间通过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转让,技术整合等方式实现联合兼并,扩充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4、二三产转型步伐加快。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跨行业转型成为突破发展困局、开拓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退出规上工业企业中,26家转换行业,占总量14.4%。企业跨行业广泛,包括贸易、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等,90%以上转型为三产企业。例如从服装生产转为服装生产兼销售,且销售份额大于生产;从节能门窗生产转为商品租赁、物流;从印刷业转为图书批发。在跨行业转型过程中,以上企业将单一的生产结构发展成多元化、综合性的集合体。跨行业转型企业虽然暂时退出规上工业行列,但绝大部分都会以新的发展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出现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其他“四上”企业队伍中。目前,转行企业中已有4家达到限额以上贸易业发展规模,1家初步具备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发展规模,2家获取建筑业资质等级,成为新行业中的生力军。

四、几点建议

一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去一降一补”的精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等方面的成本,多处发力,降本增效。

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打破企业千军万马共挤银行融资“独木桥”的现状,改变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三是做好企业发展状况监测。规上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认真做好发展状况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落实精准对接服务制度,适当倾斜政策,为企业发展助力。

注:

1、规上工业,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四上”企业,指的是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统称。


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