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经济 > 全球经济 >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在上海发布

时间:2015-12-11 15:19 类别:全球经济

辞旧迎新之际,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30日在上海发布。报告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见底企稳迹象,2015年的走向将受到美国升息、俄罗斯经济动荡、欧洲货币政策、日本经济政策、新兴经济体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变量的影响,中美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然在低位徘徊,但已明显结束前几年连续大幅下滑和多次探底的反复态势,呈现出见底企稳的向好迹象,其中,在就业、通胀以及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呈现的新变化不容忽略。

  课题组负责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表示,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了缓慢复苏,但是动力不足、基础不稳,复苏不明显;尽管美国、德国、英国等经济增长有局部明显复苏势头,但是新产业并没有成规模出现;而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传统比较优势衰减,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着创新转型。

  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首先,美国升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并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第三,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日本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都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第四,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第五,以中国“一路一带”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该报告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3.34%,整体呈现微弱复苏的发展态势。其中,美国经济增长3.71%,英国增长3.13%,欧元区增长1.22%,新兴经济体(E22)增长3.25%。

  就中国而言,报告预测2015年和2016年增速分别为6.64%和6.78%,虽增速略有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结构性调整、创新驱动的新动力转换,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逐步释放,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将更健康和更可持续,且增长动力会更加多元化。

  报告认为,金融危机过后,以消费型为特征的美国经济和以生产型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开始启动结构性改革和战略调整新阶段,世界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全球经济新平衡正在被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如何实现各自的再平衡是中美经济走向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也是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环节。

  2014年,亚洲经济已和欧洲经济、美国经济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三足鼎立格局。在中国“主场优势”的强力推动下,一直进展缓慢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发生了关系未来的重要变化。

  亚信峰会与中国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的确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区域经济良性合作与创新发展;APEC北京峰会与亚太自贸区进程的启动,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中国发起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布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

  报告认为,在一个更加相互依赖和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中国经济、中美经济、亚洲经济将共同构成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发展,而这个重大趋势会在短期和长期两个意义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和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举行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

2015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

2014-12-26 19:29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5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专家指出,过去一年全球右翼的崛起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美元短期内升值、欧元和日元短期内贬值应是高概率事件,而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常态。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李慎明、张宇燕主编)是“国际形势黄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写,代表了我国国际关系方面学术研究的权威论点。报告旨在对本年度国际政治及安全形势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预测及对策建议。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王洛林、张宇燕主编)是“世界经济黄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写。本年度报告是对2014年世界和美国、欧洲、日本、亚太、俄罗斯、拉美、西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所做的分析和预测。同时,本书还就2014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宗商品等问题做了专题研究,对2014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多边开发银行等年度的热点问题做了专门研究。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认为,2014年度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的焦点是乌克兰危机、中东北非动荡以及东海和南海问题,大国关系围绕这些新旧热点而进一步展开碰撞和博弈。但无论是新的热点还是原有热点的新动态,它们均非无源之水,其产生、发展以及缓和或激化的进程都是冷战后国际权力格局演变的结果。即使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而激烈对峙,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全面对抗的冷战时代不会再出现。美俄关系如此,中美关系亦然,传统安全领域的对抗不会影响非传统安全领域国家间合作的大局。在希望与失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前所未有,国家间的冲突和争端也急需创新性的路径和思考。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指出,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美国强化“再平衡”战略致中美关系麻烦不断;二是在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安倍奉行对华对抗、遏制与孤立政策,致使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三是大国干涉致海洋领土争端日益复杂和棘手;四是地区热点、敏感难点问题频繁爆发削弱了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性。专家指出,虽然周边环境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冲突并没有代替合作成为主流趋势,但是新时期中国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难度在加大。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面临陷入“经济转型综合征”的时代挑战。专家说,随着中国收入水平持续增长,需求的趋势性转折引领经济进入转型期,中国开始从工业化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经济转型对资源配置提出了新方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速从危机前的上升趋势转为危机后的下降趋势。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GDP平均增速10.8%,且增速由低到高逐年上升;而从2008年到2013年,平均增速下降到9%,呈增速趋势性下降。2013年,GDP增速下降至7.7%。迄今没有明显的趋势拐点出现,经济下滑压力还在持续,对刺激政策的呼声和争论不绝于耳。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都不再支持工业品部门的高速增长;后工业社会对服务业有旺盛需求,但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与缺位,服务业发展潜力难以释放;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与服务业供给得不到满足的供求失衡现象凸显,经济增长动力下降;不当刺激政策和不匹配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剧资源配置扭曲和金融市场风险;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下降、不当的刺激政策、金融市场风险加剧三者之间进入恶性循环,是为“经济转型综合征”;克服“经济转型综合征”,需要树立新理念,进而纠正政府职能缺位和错位。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分析,美元短期内升值、欧元和日元短期内贬值应是高概率事件,而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常态。专家说,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持续了6年。尽管近期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美联储在年内开始退出量宽政策,而包括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等在内的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仍继续推行量宽措施。但是全球主要央行多年来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依然引导着2014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旋律:过剩流动性激发了投资者的逐利偏好,世界主要债市和股市继续牛气十足,屡创历史纪录;除去美国以外的发达经济体和除去中国以外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继续贬值;大银行继续扩张规模,“大到不能倒”的现象依旧。全球范围持续而激进的货币政策终于将发达国家从危机泥潭中拉了出来,美国正在实现较为稳健、强劲的经济增长,欧元区分裂的担忧也烟消云散,日本经济一时间展现出20多年来少有的活力。

  展望2015年,专家认为,美元短期内升值、欧元和日元短期内贬值应是高概率事件;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常态;发达经济体国债市场和股市的波动性可能加大,投资风险上升;某些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再度面临国际资本流出的压力,从而使其债市和股市行情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伴随全球货币盛宴的缓慢撤席,世界各国金融系统的稳健程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将从根本上决定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编辑:杨煜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经济走势预测

经济日报 2014/12/25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近日发布《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该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与亮点

    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在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均出现积极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在需求结构方面,今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

    二是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今年前3季度,尽管经济减速,但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向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倾斜的态势。至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

    网络零售保持旺盛,通讯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前3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4.8%。在4G网络建设及新产品更新加快的带动下,前3季度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31.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近8个百分点。

    四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等方式,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如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达数千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今年的预定目标。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在充分肯定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各主要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受制造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今年1至10月民间投资增长18%,虽高于整体投资增速,但比上年同期低了5.4个百分点,降幅大于整体投资。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动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今年1至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4%,比上年末回落了7.6个百分点。三是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10月中央投资项目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四是受预期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步伐放慢。五是新开工项目减少,目前新开工项目增速低于近10年20%左右的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且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接续不好,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后,项目的补充跟进出现了较严重的“断档”,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是融资瓶颈约束凸显。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大幅回落,凸显资金面紧张。尤其是下半年以来,7至10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共计3.03万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60%。除了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外,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有所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

    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一方面,由于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持续回升且大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时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经营效益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外,当前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在一些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地方还存在着收过头税等加重企业负担的现象。此外,一些企业出于业绩考核和融资的需要,有意人为调高利润,因而企业实际的经营困难程度比数据反映的还要严重。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政策建议

    今年前3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月度间出现一些波动,但季度指标基本平稳,预计今年四季度主要指标仍将保持平稳,四季度与全年经济都将增长7.4%左右。

    2015年尚无重大因素出现改变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经济将可保持在7.0%以上,略低于今年的增长水平;全年CPI涨幅将在2.2%左右,远低于调控目标。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类政策,及早发挥政策效力。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棚户区改造、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管网、新能源环保和信息消费等重点建设领域尽快制订工作方案,做好投资规模测算和分解,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使政策能够落在实处,要尽量集中资金完成在建续建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同时,要以破解制约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导向,强化政策的协调配套,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及细则。

积极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更有作为。一是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大的支出责任,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建议明年中央政府预算赤字率扩大至2.5%。二是通过改革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置换资源用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措施有加快推进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策体系等。三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体制平稳转换,避免出现政策空窗期,以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

适时适度微调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要及时微调预调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适时扩大定向降准范围或实施全面降准,运用各类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适度扩大抵押物范围和放宽标准,满足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适时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尽快形成新的贷款利率引导机制,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各类贷款利率,有效缓解融资贵这一突出问题。

适当扩大公共投资,防止投资大幅滑坡。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围绕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机场、水利工程环保等方面,实施和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在房地产下滑严重城市可以考虑政府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正常运行。再推出一批重大改善民生项目。

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消费平稳增长。结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加快建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首次购房者的信贷与税收优惠,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缩小高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促进海外奢侈消费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以支持鼓励创新为重点,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推广。

完善政策体系,更为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府要履行好自身应有的职责,同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直接行政干预。一是要规范好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切实改变钢铁等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改进需求市场,如提升建筑质量标准、推广钢结构替代钢混结构等。三是尽快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与排放配额交易制度。

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尽快释放改革红利。统筹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和国企等多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一是继续推进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范围;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疏导审批通道,全面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加强服务。加快建立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二是把推进改革和盘活存量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深化土地、资源和金融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挖掘增长潜力。

2015年经济运行环境与条件分析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国外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

有利因素与条件在于:

世界经济将持续复苏但难以有大的改善。虽然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弱于预期,但是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虽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有所回落,但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各机构普遍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增速较今年有所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较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较为疲软,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和金融条件的收紧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因而明年世界经济仍只是边际上的改善。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方面,为应对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体育消费,以及在近期实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等。这些政策多需跨年度操作,政策效应将在明年继续释放。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和通胀形势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政策效应也将会集中体现为通过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依然较好。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内需增长具备有利条件。供给方面,虽然我国面临劳动力人口绝对量减少、储蓄率下降等趋势性变化,但是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的质量在提高,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消费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经济增速,为消费持续增长和提升消费占比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方面,“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一些规划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和尚未动工的大项目,建设进度将有所加快,出口回暖也将带动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明年投资增长。

改革红利将逐步显现。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2015年还将实施一批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对2015年的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

不利因素和风险隐患在于:

一是世界经济中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首先,全球经济总体未恢复到危机前增长水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以及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造成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些因素仍持续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和转换带来的冲击。第三,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动荡。

二是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出现强劲回升。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断下降,虽然已出台了解除限购、放宽首套房贷款认定标准和降息等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在边际上改善房地产市场形势,但受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严重、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影响难以很快扭转低迷态势。房地产行业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与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多个行业紧密相关,且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四分之一,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相关行业的增长。

三是环保指标造成的强约束。“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环保指标完成进度滞后,规划中4个节能环保的约束性指标都未能达标。为了确保节能环保指标在“十二五”后两年达标,国家将“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有些地方为完成环保指标,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

四是供给因素约束不断加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强。

 

 

2015中国经济五大猜想:GDP保持7%以上 通缩难现

2015年01月02日 10:15 中国网

  央广网1月2日消息(记者汪威)国家统计局在新年第一天发布数据,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微高于临界点,创下了年内新低。和2014年11月相比这一数据回落了0.2个百分点,降幅收窄,这也反映出当前经济下行态势趋缓。

  制造业的指数在回落,不过非制造业的PMI指数却带来一抹亮色。数据显示,同期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一落一升,表明制造业在调整中虽然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但非制造业中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

  2015中国经济五大猜想

  从这份最新的经济成绩单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如今,时间已进入2015年,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会是怎样的走向?货币政策的两难、地方债的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又将如何破解?楼市又将何去何从?站在新年的起点上,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展望和猜想。

  猜想一、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依旧保持在7%以上?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会在7%以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说:

  刘瑞:中国经济的动力没有消失,所以中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农业银行(3.71, 0.17, 4.80%)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则表现的更为乐观,认为增速可能达到7.3%,因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依旧保持着动力:

  向松祚:综合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主要的引擎,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不至于过度悲观,仍然可以维持在7.2%左右的水平。甚至我觉得有可能乐观地维持在7.3%的水平。

  猜想二、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是通缩吗?

  对于这个猜想,刘瑞并不赞同:

  刘瑞:我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通缩,因为通缩对目前中国经济7%以上来讲,它并不是一个威胁。7%也是需要投资的,也是需要一定的货币流动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通缩。

  向松祚对于2015年中国经济风险因素的判断来自于金融业:

  向松祚:我个人认为金融风险是中国经济2015年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风险。银行和金融体系的不良贷款会比较快速地上升,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会对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债务造成比较大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则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是美国可能加息:

  张燕生: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可能是看美国经济会在哪一个时点加息,这将使全球的资本流动流向美国。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退出和加息的预期,会是比较重要的。

  猜想三、地方债规模会不会缩小?

  2014年,地方债是中国经济热词。那么在2015年,庞大的地方债会不会瘦身呢?我们采访的经济学家多数认为,2015地方债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化解风险、规范借债、调整结构将成为主要方向。向松祚说:

  向松祚:显然我们2015年地方债的结构会有所调整,有些地方的债务需要进行重组。所以我预计2015年地方债的规模会有所下降,但是不会出现大幅度地下降。因为现在看起来,地方政府也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大规模归还它们以前所欠的债务。

  猜想四、降息是否大概率事件?

  降息降准可能是人们对今年宏观货币政策讨论最多的话题。张燕生认为,降息降准确实是今年的大概率事件:

  张燕生:我认为2015年的降息或降准都是大概率事件。

  记者:还有判断认为,降息可能不止一次,甚至更多,您觉得呢?

  张燕生:这个是完全根据开放的宏观经济的政策组合所需要。因为降几次并不重要,如果国内的价格保持稳定,甚至有下降的压力的话,我觉得降息和降准实际上都是宏观政策的基本需要。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刘瑞就认为,大家都认为今年会降息,也许央行[微博]反而不会降:

  刘瑞:中央货币政策常常是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做(降息)这样的预测的话,可能恰好是一个相反的结果。

  猜想五、楼市会不会持续降温?

  对于今年楼市的降温预期,经济学家们的看法高度一致。张燕生说,2015将是楼市继续回归理性的一年:

  张燕生:2015年一线城市楼市价格下跌的压力、下跌的空间可能性会相对小一点,但是在其他的二、三线城市楼价确确实实回归理性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楼市的调整在2015年会仍然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是一种趋势。

  向松祚则表示,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兼并整合也可能会继续深入:

  向松祚:2015年楼市肯定会持续降温,也不排除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兼并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