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重庆 >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广州胜重庆,南京稳居第九

时间:2021-05-25 11:22 类别:重庆

2021年一季度GDP前十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和武汉。沿海城市表现十分亮眼,其中广州领先重庆408.84亿元,全国城市第四的位置更加稳固。南京两年平均增速达8.6%,在前十城市中领跑。

上海总量第一 广州稳胜重庆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前四。总量上,上海和北京这两大强一线城市稳居前两名。其中,上海以9458.86亿元位居第一。

上海一季度的成绩单呈现诸多亮点。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70.79亿元,同比增长35.6%,两年平均增长5.8%。

一季度,上海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37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3%,两年平均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2倍、55.4%、46.0%,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3倍、19.7%、6.7%。

北京一季度实现GDP8915.9亿元,位居第二。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09.1亿元,同比增长26.5%,两年平均增长14.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7.2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6.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继续恢复,实现增加值802.7亿元,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2.4%,三个行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广州胜重庆,南京稳居第九

一季度GDP前十城市

上海北京之后是深圳,一季度深圳市GDP为6867.54亿元,领先第四名广州463亿元。

2021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404.09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5.6%。

近年来,广州和重庆的GDP总量差距很小。2020年两市GDP均超过2.5万亿元,广州险胜重庆16.32亿元,守住第四位置。今年一季度,广州领先优势扩大至408.84亿元,第四位置更加稳固。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5.25亿元,同比增长18.4%,两年平均增长5.2%。

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广州为5.6%,增速在四个一线城市中领跑,也比重庆高出了0.4个百分点。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对广州这样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地方是一大利好,节后开工也早。其次,一季度订单多,外贸反弹较大,内需订单也不错。此外,广州本身的消费力也比较旺,楼市量价齐升,车市也很不错。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广州胜重庆,南京稳居第九

广州珠江新城。摄影/林小昭。

南京稳居第九 沿海城市为何猛?

“最牛地级市”苏州继续稳居第六。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1%。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的工业增长突出。一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0%,两年年均增长11.2%。3月当月实现产值3416.6亿元,同比增长19.2%,单月产值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成都则继续稳居第七,杭州和南京这两个长三角的特大城市分列8、9位。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也是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2021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名列武汉、天津之前,位居全国第九。

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撰文认为,理解一季度数据增速时主要看两年平均。

因此,除了同比增速外,今年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发布了一个新指标——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以此来衡量,尽管南京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只有16%,但2020年、2021年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长8.6%,为2016年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在公布两年平均增速的主要城市中领跑。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广州胜重庆,南京稳居第九

1月6日,工人在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轻型车总装车间内进行组装作业。新华社图。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大学、科研机构、文化基础设施集聚的城市,既有的技术资源、科技基础优势发挥出来。南京高校实力雄厚,近几年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打造科创名城,发展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20年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800家,总数突破6500家,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179家。

今年以来,包括南京、杭州、广州、苏州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发展都比较突出。

彭澎认为,随着我国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科技要素更加突出,并逐渐形成了科技驱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模式。当前的区域竞争本质上就是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竞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