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贵州 >

长江经济带 贵州大格局

时间:2016-03-17 19:46 类别:贵州

积极对接“长江机遇”推进绿色转型升级

  蒙启良: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两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贵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得天独厚、生态建设上地位特殊、开放开发潜力巨大。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能够在区域分工中获得一席之地,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彰显贵州对整个经济带建设的特殊重要作用。

  王向朝: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区有机联系,协同发展,不仅关系着长江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也影响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未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上海应该发挥“龙头”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狠抓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带头前行,率先发展,作出示范,进而引领和带动整个“龙身”都舞动起来。

  谢超英:湖南处于长江中游,有163公里长的长江沿岸,如何利用好这个区域优势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湖南至少要找准两个定位:一是要在规划建设上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利用开发好江岸线,把沿线打造成为湖南面对长江经济带的“黄金通道”。二是推进过程中找准定位,在长江经济带中为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搭建大显身手的舞台。此外我们还要狠抓基础设施、能源设置等,以此拓展新的空间。

  “保护”中实现发展“修复”中实现繁荣

  陈蒙蒙:长江贯穿江苏8个市,江苏人80%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都源于长江水,因此保护好长江水,对于江苏来说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苏省近期将编制实施《“十三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现“到2020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优良,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的目标,着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绿色生态廊道。

  王向朝: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绿色之路,要坚持源头控制、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消除行政壁垒,打通长江的绿色脉络。贵州是长江经济带上的内陆省份,作为长江的天然屏障,近年来贵州守牢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上海学习。

  刘征:长江经济带必须在大保护中实现绿色发展。今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新闻广播记者和志愿者,将走访长江沿岸省市,从长江之源青海直至长江入海口上海,以青年人的视角和思考,报道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和成就、调查研究生态保护难题和困境。贵州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希望借此舆论的力量分享大家绿色发展创举,在“保护”中实现大发展,在“大修复”中实现大繁荣。

  贵州实现了发展与生态共赢与贵州合作大有可观

  王向朝: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力成本提升,长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大批产业链上游企业为节约成本选择外迁。近年来,贵州发展迅速,实现了发展与生态的共赢,为对外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贵州应抓住这个契机,主动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后发赶超道路。

  谢超英:经济关系的纽带不完全受行政区划的约束。贵州和湖南是好邻居好伙伴,过去我们能源合作比较多,湖南用煤紧张时我们也到贵州求援。贵州在原材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与湖南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互补态势。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令湖南钦佩羡慕,这也是湖南与贵州新的合作空间。相信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双方在商贸、人才、文化方面的合作交流会拓展到更高层次。

  蒙启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贵州主要还是要以要素流动来参与,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流动。我们最有优势的产业是旅游,要通过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素质,吸引更多的资金、要素流向贵州。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看,贵州在地理空间、要素成本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贵州可以借着造桥、开隧道等领先全国的施工技术以及磷煤化工、电力等优势,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参与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创造“长江城市群”绿色未来

  长江经济带按照综合竞争力的综合得分高低及集散程度,将沿线41个城市划分为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4个层次。

  长江美不美,城市是关键。全国两会期间,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中心城市和一般中心城市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就本地区如何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下实现城市发展进行了阐述。

  江苏省扬州市:

  治水护水做足水文章

  “扬州是一座离不开水的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说,近年来,扬州在推进区域供水工程,打造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城市方面投入巨大,成效明显。“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水源地,保护好长江、运河扬州段和境内的河流湖泊,确保水长流、水常清将是扬州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提出要发展绿色环保的内河航运,让水活起来,推动水陆空联运、江河联运、江海联运。

  2014年,扬州牵头运河上下8省35座城市携手协作,成功推动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朱民阳表示,“运河城市”间的多次联手,一方面挖掘了扬州水的人文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大运河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了大运河这一世界级的旅游名片。

  安徽省安庆市:

  产城转型生态优先

  安庆市毗邻长江,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的重要桥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认为,把安庆放在长江经济带的视野下重新解读,对安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根据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要求,安庆市将做到三个转变。”虞爱华说,一是加快理念的转变,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二是加快动能转变,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从注重速度情结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要素投入的驱动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三是加快路径转变,把事关生态环境的重要规划、重大事项、重点工程往前排。

  四川省攀枝花市:

  绿色开放助推转型升级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十二五期间,攀枝花从工业重镇向阳光花城、康养胜地转变,呈现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绿色基调。

  全国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攀枝花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攀枝花正通过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百里钢城”变为“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从“沿边掉角”成为开放前沿。下一步,攀枝花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机遇,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力度,全力打通南向经贸物流大通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长江流域新区“圆桌会”

  重庆两江新区:

  欧亚丝路新起点

  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获批成立,成为国内第三个,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不搞传统过剩产业,不搞影响生态的建设。汽车、电子、装备成为两江新区的三大产业集群。

  内陆开放最大的瓶颈是物流不畅通。通过建设,现在两江新区20公里半径内,水港、空港、铁路港、保税港、信息港五港交会,形成了连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重庆正积极争取自贸区试点,如果获批,在重庆和上海将形成“龙头龙尾”两个自由贸易示范区,交相呼应。这对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云南滇中新区:

  面向东南亚“桥头堡”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滇中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该新区利用昆明市附近的低丘缓坡建设,最大程度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滇中新区拥有优良的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保税物流等一批优势产业,云南省藉此将滇中新区打造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认为,滇中新区要以科技为切入点,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打造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示范区。

  贵州贵安新区:

  内陆开放新高地

  贵安新区成立以来,把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无中生有、高位起步。今年贵州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安是主战场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说,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大数据大有可为。“贵安新区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内省市的联动,为长江流域省市提供更多大数据商用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各种新业态,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创新发展的贵安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

  长江经济带上四川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个头”。四川要转变内陆观念,搭建对内、对外两大开放平台,实现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带”牵手。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保税港区开发公司董事长唐林

  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正在抓紧做“减法”之后的“加法”,正在建设以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大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

  湖北承担长江中下游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粮米鱼油生产基地的重任,将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把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保护好,为生态留白。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

  安徽将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有序开发和保护长江岸线资源,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树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标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

  长江贯穿江苏8个市,为保护长江生态,江苏编制实施了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着力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管控,着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绿色生态廊道。

  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新生

  上海不能躺在长江经济带“龙头”上以“老大”自居,而是应该与长江沿线各地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上海的发展,并更好地融入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去。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谢力群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上,浙江将把宁波舟山港作为一个支点,打造长江流域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立国家级大宗商品和货物的物资储备流转交易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主席黄跃金

  江西要协调推进经济与环境发展,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创新长江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助推长江经济带成为美丽中国“绿腰带”。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

  湖南是长江经济带中部的“龙腰”。融入长江经济带湖南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发挥区位和政策平台等优势,把湖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付京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贵州既可以充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可以有效利用发达地区对内对外的独特优势,更高层次推进贵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保体制机制的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副主委陈俊骢

  云南要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养老服务业等,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相关链接长江经济带:从构思到落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线一轴”战略构想,即沿海一线、长江一轴。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2005年:长江沿线七省二市在交通部牵头下签订《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2009年以来,七省二市不断地共同向中央呼吁,“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2014年4月25日: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