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市:精神扶志 能力扶技 经济扶业
时间:2016-03-21 20:39 类别:黑龙江
东北网3月18日讯 在扶贫工作中,黑龙江省绥化市在精神上扶志,增强农民致富信心和决心;在能力上扶技,提高致富的素质和本领;在经济上扶业,拓展致富的途径和空间。绥化市以一系列完善的机制、有效的措施,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日益摆脱贫困、走上共扶共享富裕之路。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首先要感谢张主任。”刚刚卖出了一批大鹅的绥化市兰西县红光镇义发村农民王树俊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要是没有张主任的鼓励和帮助,我们哪能想到养鹅致富啊”。
王树俊口中的张主任,就是兰西县扶贫办主任张辉,同时担任义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走访贫困户时,他发现因夫妻双双患病致贫,王树俊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张辉多次来到王树俊家中,坐在炕头上和他谈心,引导他树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张辉还拿出1000元为王树俊购买了雏鹅,帮助他发展鹅禽养殖业。2015年,王树俊靠养鹅实现增收2.5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从2012年起,绥化市启动机关处科级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这些第一书记到任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贫困户的贫困意识和贫困文化心态问题。换位思考,耐心、细心、真心地沟通思想;零距离接触,主动、热情、细致地说服教育。第一书记们弯下身子,放下架子,通过进驻农家开展“小康夜话”活动,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绥化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
“十二五”期间,绥化市共落实“雨露计划”培训资金800多万元,培训贫困群众1.64万人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2634人,此外还为4468名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了每人每年1500元的中高职教育资助。望奎县火箭镇正兰四村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目前有700多人常年在北京、大连、哈尔滨、青岛等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一批又一批贫困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致富本领,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
绥化市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十二五”以来,该市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3亿元,扶持发展了青冈县和牛养殖、兰西县棚室蔬菜生产等一批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使贫困户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迄今已带动4.5万贫困户实现脱贫。
“我们养殖的海岛和牛真的挺‘牛’!它们喝啤酒、听音乐、睡软床、吃专用料,肉质当然和普通肉牛不一样!价格自然也高出一大截。”青冈县芦河镇东升村养殖户高凤林骄傲地说,他通过与明发和牛有限公司合作养牛,年增收3万多元。作为青冈县引进并重点打造的扶贫产业项目,明发和牛有限公司已发展基础母牛养殖户5000多户,其中贫困户超过50%。2015年,公司又新建7栋大型牛舍,可回收和牛3000头,促进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
项目搭建就业平台,引导一批批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增加了工资收入;项目推进土地流转,拓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空间,使一批批农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绥化市精准扶贫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绥化是一个人口达586万的农业大市,下辖的10个县(市、区)中,光贫困县就有6个。“十二五”期间,绥化市实现减贫22.82万人,使205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取得了扶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截至2015年,这个市农村贫困人口尚有35.6万,贫困村308个,脱贫任务仍然艰巨。
“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仅靠常规措施和手段是不够的。”绥化市市委书记张晶川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绥化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还将继续创新路径、提高效率,不断向精准发力。我们要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