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季度GDP公布
时间:2020-04-27 12:02 类别:陕西
2020年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2095.65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0亿元,下降1.9%;第二产业增加值613.84亿元,下降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61亿元,下降2.7%。
1
农业基本平稳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
当前,气候条件有利于春耕春播,冬小麦苗情稳定,主产区一二类苗占比较冬前提高。一季度,蔬菜产量同比增长1.1%,瓜果产量增长14.4%,牛奶产量增长19.7%。猪、牛产能持续恢复,猪存栏30.88万头,增长13.4%;牛存栏5.75万头,增长16.6%。
2
工业生产下降
高技术领域发展势头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降幅比1-2月收窄1.2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2.7%,重工业产值下降8.0%。
从行业看,36个行业大类中,32个产值下降。但高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8.4%的快速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2.5%。
从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产值同比下降2.4%,小型企业产值下降26.3%。
从产品产量看,新兴产品增势较好。中成药产量同比增长29.8%,SUV产量增长2.3倍,单晶硅产量增长1.3倍,多晶硅产量增长1.9倍,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2.3%,智能手机产量增长92.4%。
3
建筑施工减少
签订合同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611.08亿元,同比下降13.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7710.87亿元,同比增长9.2%。
4
投资实现增长
高技术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增长快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比1-2月提升5.3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
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4%,民间投资下降15.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0%。
高技术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增长良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9.4%,教育行业投资增长2.2倍,体育投资增长59.3%。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商品房销售面积292.88万平方米,下降24.9%。
5
市场销售减缓
生活必需品和网上零售快增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1.30亿元,同比下降23.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47.00亿元,下降21.8%,降幅比1-2月收窄3.1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0.86亿元,同比下降2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44亿元,下降14.8%。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877.06亿元,下降21.8%;餐费收入64.24亿元,下降35.9%。
居民基本生活类商品及与线上教育、云办公相关的设备消费增长加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3%,通信器材类增长31.6%。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15.52亿元,增长33.4%;网上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5.8%,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
6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工业生产价格平稳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1.7%。一季度,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11.3%,衣着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2%,医疗保健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7.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2%;3月份,同比上涨1.2%,环比持平。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5%;3月份,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4%。
7
对外贸易放缓
进口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804.93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378.39亿元,下降15.7%;进口总值426.54亿元,增长17.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长37.5%,比1-2月提高8.6个百分点。
8
金融市场平稳
存贷款双双增长
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637.24亿元,同比增长8.9%,比2月末回落1.4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570.39亿元,同比少增175.2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29.50亿元,同比增长11.8%,比2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1065.37亿元,同比少增47.62亿元。
总体看,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复工复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但国际疫情风险及经济形势严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市严防疫情输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不减。下一步,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加快复产复市、复商复业,推动经济社会回归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