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山东 >

关于山东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5-11-20 12:06 类别:山东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人口增长等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的,主要体现政府导向,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在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区域、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重点任务较好完成。
  (一)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4万亿元,增长8.7%,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镇新增就业1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8%和12.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26.7亿元,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
  (二)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有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0项重点改革加快实施。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公布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省级行政权力清单,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00项,削减幅度已达到33.8%。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在2013年本取消下放核准事项47项的基础上,又取消下放了26项。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意见和10个配套文件,启动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新增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67.7%的耕地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155.8万亩;供销社综合改革、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制定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国有资本收益综合收取比例提高到13.7%左右。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80%以上。编制制定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加快省级预算管理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243项减少到99项,实施了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认真落实金融改革22条意见,农信社、城商行等地方银行类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全省股权交易市场框架基本形成。发行企业债券48支,融资497亿元,创历史新高。制定了深化价格改革的实施方案,放开了36项价格和收益项目。选择了12个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制定出台了包括课程、中考和校长职级制试点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意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统一和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84个县186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市场体系、生态文明、民主司法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三)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加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实施了蜂业、烟叶、茶叶、桑蚕、中药材五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牡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20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3.2万户,家庭农场3.8万家。坚持“敲开核桃”和“一行业一对策”,制定了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22个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4.1%。精心组织“香港山东周”活动和百家500强跨国企业对接行动,惠普、大众、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开展了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建成违规项目清理整顿,严重过剩产能化解工作成效明显。有序推进炼化企业退城进园和布局调整。开展了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65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1.4%左右,企业牵头实施的省自主创新专项占比达到92%以上,我省有2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四)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实现突破。内蒙古锡盟至济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内蒙古上海庙至临沂、陕西榆横至潍坊的“外电入鲁”特高压大通道获批开展前期工作;三条新通道建成后,接受省外输电能力可达2500万千瓦左右,我省将有三分之一的电“从天上来”,相当于替代省内煤炭消耗6000万吨,可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吨,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转型发展现实意义重大。全省人民热切期盼的“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济青高铁可研报告获批,部分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建设;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10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编制实施了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黄大、青连、石济客专等“四纵四横”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青荣城际、瓦日、邯济扩能改造、胶新电化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015公里;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莘县至南乐等4条高速公路按期开工建设;青岛新机场获得国家批复,济南机场南指廊主体完工,烟台蓬莱机场试飞成功,日照机场开工建设。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引黄济青改扩建、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进展良好。在全国工商联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成功举办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累计签约合同项目2234个,其中过百亿元的53个;投资合同金额达2.9万亿元。
  (五)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按照“大展示、大破解、大推动”的要求,对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推进。切块安排区域专项资金26.5亿元,由各市自主确定了479个项目予以扶持。实施了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确定了两批34个蓝色产业计划项目。修订了“一圈一带”14个重点专项规划和5个省级中长期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济莱协作区同城化迈出重要步伐,济莱两地通讯取消长途费、漫游费,莱芜市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异地就医在济南多家医院实现联网结算,两市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崛起、后劲彰显,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3家。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为全面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国家同意列入中原经济区的聊城、菏泽市和泰安市的东平县享受中部地区有关优惠政策。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事项落实较好。开展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并制定了试点方案,21个试点县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编制出台了新型城镇化、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青岛、威海、德州市和菏泽郓城县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全方位推进援疆、援藏、援青、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扶贫协作重庆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全年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16.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07个;我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青海考察确定的援建任务全部落实。
  (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深入落实我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一期行动计划,实施了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制度,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09万辆,是国家任务的2.55倍;关停小煤电机组17台、小煤矿9处,分别淘汰落后产能45.6万千瓦和198万吨。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6.3%,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1.3%。积极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11.2%。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小清河水质全部优于规定标准。在国家组织的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别连续七次和五次荣获第一名。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淄博、临沂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
  (七)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全省各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达到58.1%。组织实施了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省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10个领域84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调整了最低工资、基层干部教师待遇、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水平。各类养老床位达到50万张。颁布实施学前教育规定,启动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扩大到所有合格学校。在全国率先推进同工同酬政策的落实,近9000名劳务派遣职工转为直接用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任务完成率和基本建成率分别达到100.1%和104.3%。出台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大力实施“金种子”计划,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0%。建立了精准扶贫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制定完善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安山东建设的意见。体育健身、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防灾减灾、经济动员等事业全面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发展大势,自觉遵循经济规律,精心谋划、积极作为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一是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产业链条短,集聚度、关联度较低;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刚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二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实体经济比较困难,盈利能力水平持续下滑对企业后续发展带来更大压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金融领域风险有所上升。三是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还需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一些新型业态发展不规范,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强。四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民生领域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创新社会治理和民生建设存有薄弱环节,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总的看,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特别是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批示,是新常态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定位和科学指导,用心着力抓好贯彻落实,对于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201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与2014年生产总值9%左右的预期目标相比,主动调减经济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积极适应新常态,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余地,为全面改革腾出空间,以速度的调整换取技术进步、体制完善和质量效益提高。同时,考虑了与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兼顾了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需要。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左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6%和45%以上。这些指标突出了发展“质”和“量”的关键点,有利于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
  3、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这组目标主要考虑在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下调的同时,保持就业、物价稳定,积极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人口增长等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的,主要体现政府导向,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第一,以改革举措落地为重点深化重大改革。继续推进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1)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公布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通省级政务服务网并进入行政服务大厅。制定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2)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继续抓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省市县分步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3)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办法。(4)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现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向社会公开。设立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发起建立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旅游、文化、健康等各类产业投资基金。(5)推动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向县域、村镇和发达社区延伸,推广社区银行、金融超市等基层组织,搞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中小企业上市辅导,建立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与“新三板”批量对接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金融保障实体经济能力。(6)认真实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建设省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7)修订我省政府定价目录,放开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政府定价项目。全面推行居民生活阶梯式水价、气价制度。(8)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力争所有县(市、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9)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10)建立重要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委托工商联等组织对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开展评估,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第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夯实农业基础。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之路。一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扎实开展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和“海上粮仓”等工程,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二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发展优质特色、市场紧缺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紧密衔接。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农业面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三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规范农民合作社的办法、家庭农场的基本标准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监管办法,支持各类经济实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好雨洪资源利用和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
  第三,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转型升级。出台实施全省各类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打好转型发展“组合拳”。一是做好培育新兴产业“加法”。实施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把一些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支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制定服务业分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支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黄金海岸·仙海圣山”养生服务产业聚集带发展规划,认定培育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二是做好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减法”。支持跨地区产能置换,探索指标市场化交易。加快钢铁、石化、汽车、煤炭等行业兼并重组,稳妥推进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或转产。三是做好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等创新“乘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搞好智慧城市、城区、社区和园区试点。鼓励各类开发区率先转型,制定高新区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设一批千亿级的园区产业集群。四是做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除法”。推介发布企业技术改造年度导向计划,继续搞好行业对标,拉长延伸产业链,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第四,以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努力在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方面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出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意见。大力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突出人才创新主力。加强高端稀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好国家“千人计划”、省“万人计划”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工程,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企业健全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三是突出要素资源整合。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探索设立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风险投资与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天使引导基金。重点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蓝色硅谷、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平台等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是突出科技成果导向。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和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搞好创业创新服务,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第五,以释放内需潜力为重点稳定经济增长。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一是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执行好带薪休假制度。实施好国家重点领域消费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惠民,抓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我省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强冷链物流等流通设施建设。二是推动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结合国家重大投资工程包,引导各类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努力做到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尽快竣工投产;正在批的要压茬推进,确保项目一经获批即开工建设;再确定100个以上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接续。加强要素保障,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三是抓好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地。成立省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牵头,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参加,严格落实责任,研究出台重大项目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督查力度,对各市项目落地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调度,推动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力争创造较高的签约到位率。四是全面实施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石济客专、青连等8条在建铁路和济南至东营等15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建成投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十万吨级散货码头等14个泊位;基本完成日照机场主体工程,青岛新机场、菏泽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与机场、高铁站、公路枢纽有机衔接,青岛地铁3号线建成投运。五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争取内蒙古上海庙、陕西榆横至我省“外电入鲁”输电通道获准并开工建设,华能莱芜、国电胜利等电厂建成发电。推进重点领域“煤改气”,优化风电、核电开发布局,推广光伏应用,开工建设文登、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争取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六是大力推进新一轮省部会商事项落实。力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鲁南城际快速铁路通道、济青高速公路扩容、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研究提出鲁南城际快速铁路通道在曲阜东站、兰考站分别接轨联通京沪、郑徐高铁的设计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提高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比例,并将我省列入国家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范围。
  第六,以塑造新优势为重点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挖掘培育我省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在产业、区位、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一是增强出口支撑作用。外贸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推进山东电子口岸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出口实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快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二是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扩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开放,放宽金融、教育、文化等领域准入限制。三是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落实境外投资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境外研发中心和生产资源基地,带动国内重大装备和零部件出口。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四是广泛开展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范围,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取青岛市获准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深度参与环渤海、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合作。
  第七,以融合互动为重点统筹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认真落实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加快区域联动和城乡互动,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区域格局。一是开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新局面。持续放大规划引领效应,推动各大板块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转变。开展“一圈一带”规划实施情况检查推进。大力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认真落实聊城、菏泽市和泰安市的东平县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优惠政策,实施沂蒙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持续放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效应,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持续放大产业协作联动效应,发挥好区域党政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市场主导的发展联盟,管好用好蓝黄“两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一圈一带”产业投资基金。二是探索适合省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实施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试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加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普及。三是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实现新跨越。加快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强对21个试点县权限下放、项目建设、试点资金等政策落实的调度督导。大力实施扩权强镇。四是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好援建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困难群众和农牧民倾斜,加强产业合作、教育培训和交往交融交流。
  第八,以绿色循环低碳为重点建设生态山东。充分发挥环保倒逼作用,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公共品向全民提供。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重点治理大气雾霾,增加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严格落实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排气控制和扬尘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研究制定LNG等清洁燃料使用的鼓励政策。全面清理整顿加油站,确保安全与油品质量。二是强化流域污染治理。完善“治用保”体系,着力解决城镇污水直排问题,力争全部消除省控重点河流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完成“十二五”植树造林任务。三是强化节能减排。推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双控制”。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加快电力、炼化和水泥脱硫脱硝,加强对高耗能项目的能源评价审查。编制完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四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完成15个国家级园区和50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节水技术。积极争取将东营、济宁、莱芜市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第九,以加强公共服务为重点增进民生福祉。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促进创业兴业带动就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继续实施农民工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劳动力就业市场,推动农民工、编制外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行业性失业预案。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启动高等教育重点改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开展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扩增农村和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基本达到办学条件。三是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达到省级标准。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标准,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抓好“食安山东”建设。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继续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逐步提高租赁补贴和货币安置补偿比例。四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继续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好文化企业、项目和园区等载体,加快文化创意与旅游、体育、金融、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五位一体”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高度关注并积极化解金融风险。
  第十,以谋全局利长远为重点编制好全省“十三五”规划。树立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编出一部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时代特色、符合省情实际的“十三五”规划。一是深化重大问题研究。以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谋划发展的战略方向、重大举措和政策保障,科学论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二是科学设置目标指标。科学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合理设置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目标指标体系。三是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引导促进各类规划相互联系,下位规划主动与上位规划衔接,使之成为配套完善、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争取将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四是强化规划工作创新。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共识,不断完善“十三五”基本思路,以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指导,形成规划《纲要》(草案);搞好“十三五”各专项规划编制。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意义特别重大。我们将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动力,积极开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切实做到“敢为会为有为”,为完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