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百强榜山东城市排名大幅下挫,齐鲁大地到底怎么了?
时间:2020-08-27 15:36 类别:山东
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下滑幅度最大的10个城市中,有7个来自山东,其中聊城、泰安、滨州分别下滑50位、49位、24位,掉出了GDP百强城市榜。
由此看来,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与突发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山东经济的新旧动能转化之路依旧路迢水长。
“龙头”不强,“小弟”落寞
今年,山东共有11个地级市进入GDP百强,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了3个。而上榜城市中,自然是山东“龙头”——青岛排名最高。
据青岛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达5514.73亿元,经济增速恢复正增长。不过,青岛经济复苏的步调相较于劲敌无锡和长沙,仍显缓慢。
2020上半年,青岛GDP同比增长0.1%,而同期无锡和长沙的经济增速则分别达到了0.8%和2.2%。由是,青岛的GDP排名也随之被无锡、长沙反超,从去年的第12位滑落至第14位。
青岛处境尴尬的同时,省会济南的日子也不好过。
2020上半年,济南以4529.66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21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个位次,被泉州、南通、西安超越。
除了青岛、济南排名下滑外,省内其他“小弟”也表现暗淡。
在11个进入全国GDP百强的城市中,除了菏泽排名小幅上涨外,其余10个城市的排名全都下滑,其中东营、威海的排名大幅下滑36个位次,而聊城、泰安、滨州更是掉出了百强榜。
省内城市如此表现下,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自然也不算乐观。
2020上半年,山东省生产总值330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2%,虽然依旧位居全国第三,但与“标兵”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与“追兵”浙江的差距却越来越小,山东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尴尬状态。
长期以来,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山东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三面夹击之下,发展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
而如今“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山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产业结构传统,高新企业数仅为广东的22%
由于大煤炭、大钢铁、大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山东的经济被人称为“大象经济”。
目前,山东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的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此外,山东的服务业仍以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
从能耗水平上来看,山东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全国第一;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7吨标准煤,高于广东、江苏等省。
其实,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曾是一次经济重生的机遇,但山东没能抓住。
相比之下,南方一些省市见事早、行动快,搭上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头班车。比如,广东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速推动“腾笼换鸟”;江苏实施产业高端发展、信息化引领等六大行动,推动产业向“高轻优强”调整优化。而山东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错过了一个发展窗口期。
2019年,山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00余家,总数突破1.1万家。不过,同期广东已经突破5万家,江苏超过2.4万家,浙江也有16316家。
此外,2019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0.1%,分别比广东、江苏低14.4和4.3个百分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7万件,而山东也只有2329件,仅为广东的9.4%。
这些数字都表明,相较于广东、江苏,山东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偏重,难以迎合当前的新经济浪潮。
民企活力不足,每万人私企数低于全国均值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市场活力与经济发展质量。
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曾对媒体表示,山东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也曾直言:“山东省市场活力不足,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科技型、创客型企业少。”
据统计,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广东、江苏少66.3户、105.3户;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个体工商户320.8户,低于全国326户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广东、江苏少54.1户、157.1户。
陈华介绍,山东在贷款总量上本就不如江浙大,而在国企唱大戏的背景下,民企分得的份额更加有限。
目前山东的贷款结构中,最大的一块给了大型国有企业,其次是政府平台上的国有控股公司,这两块比重相加超过了50%。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或明或暗流入房地产领域,最后流入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微乎其微。
除了数量不足、资金帮扶力度不足外,山东民营企业也呈现出了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态势。
据《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显示,山东共有60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上比浙江少了31家,比江苏少23家。
并且,山东入围500强的民企多以原始初级型工业如石油/石化/化工、矿产/采掘/冶炼行业为主,大多属于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而在热门的证券、汽车、房地产、互联网行业,山东却无一家民企上榜。
于是,关于山东,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情况:山东似乎没有一家全国性的证券公司,没有一家全国性的汽车公司,没有一家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互联网公司。
总结起来,现代新兴产业滞后,高能耗高污染的国有企业多,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少是目前山东经济的真实面貌,这也是山东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所在。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削减百家化工园区
2018年1月,国务院将新年的第一份批复文件签给了山东。
文件称,原则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中共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时任济南市长的王忠林将这一批复比喻为中央送给山东的“开年大礼”。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步走”的目标,到2022年,山东要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0%;到2028年,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为构建新动能的主导力量,山东提出重点发展“5+5”的十强产业,即壮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山东的目标是,到2022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比力争达到60%。
如今,两年过去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展如何?
据山东省政府透露,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三年内提高6.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达到44.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7年的57.6%提高到2019年的78.2%。
此外,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预计今年占比将超过30%。同时,山东近三年累计削减省级行政事项4000多项,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4家。
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老龄化程度高,3年人口流失超80万
山东最强互联网公司浪潮集团曾在受访时表示,由于高端研发人员紧缺,公司将重要的研究、运营部门布局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济南总部则以普通工程师为主,即便如此,在济南招揽经验充足且技术熟练的普通工程师也并不容易。
近年来,在各地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山东显得有些落寞。
2017-2019年,山东人口净流出分别为41.97万人、19.55万人、19.93万人,三年内合计净流出达到了81.45万人,而同期广东、浙江则分别净流入了236.03万人,165.05万人。
由于年轻人口外流,山东也成为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数据显示,山东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5.77%,而广东这一比例仅为9%。另外,山东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也是四个经济大省中最低的,仅为66.17%,而其他三省这一比例均超过70%,尤其是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的广东,高达74.72%。
眼下,国内已有16座城市的市域总人口数突破千万,而山东“双子星”——青岛、济南无一在列。
超级城市的缺位,被认为是山东在吸引资源上明显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缺乏中心城市引领带动。目前,山东仅有一个GDP过万亿的青岛,和一个准万亿级城市济南,龙头带动作用偏弱。
基于此,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整体目标是“以同城化为方向,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家儒看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城市间产业发展分工与协作水平,加快形成支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