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山东 >

人均GDP百强城市排座次:济青均上升!

时间:2021-06-22 15:32 类别:山东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出炉,全国及各大城市的人均GDP也尘埃落定。

2020年,全国人均GDP达到71965元,比2019年增长1073元。不过对于各大城市来说,由于获得了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出现大幅增长,人均GDP也随之回调。在全新的人均GDP百强城市中,共有52座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无锡等经济强市。

人均GDP城市格局也迎来大洗牌,深圳从榜首跌至第七,北京连超5城晋级前三,广州遗憾掉出前十。十强城市变为克拉玛依、无锡、北京、鄂尔多斯、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常州和珠海,也是全国仅有的10个人均GDP均超过14万元的城市,按当年的平均汇率折算均超过2万美元,跨过发达经济体的门槛。

前十名之后,共有8座城市人均GDP处于13万元量级,分别是东营、杭州、广州、扬州、海西州、宁波、镇江和舟山。还有6座城市处于12万元量级,分别是南通、武汉、厦门、青岛、福州和长沙。

长沙之后,还有19个城市人均GDP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包括天津、济南、合肥、佛山、泉州等经济强市,以及阿拉善、榆林、乌海等资源型城市。此前位列10万元以上量级的郑州、成都、东莞,都因人口增量较大,人均GDP回调至10万元以下。

整体来看,2020年全国共有43座城市人均GDP在10万元以上,94座城市超过全国水平(71965元)。与2019年相比,2020年各大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的人均GDP,在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下迎来了一场“大洗牌”。

人均GDP百强城市排座次:济青均上升!

2021年毕业就业趋势:

青岛成为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前十

近日,58同城发布《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通过对2021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已有34%的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毕业生平均税前月薪8720元;一线城市中,上海人才吸引力更强;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最受毕业生青睐,95后更倾向于工作稳定的行政/后勤/文秘类岗位;整体来看,2021届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持自信、乐观的态度。

在已就业的大学生中,约83%的毕业生找到了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由于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更多,专业对口性更强,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一线城市是不少毕业生就业地的首选。

《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

人均GDP百强城市排座次:济青均上升!

青岛上榜全国高铁抵达十大热门城市

端午假期期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监测的67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74.18万人次,营业收入2149.06万元;监测的54家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54.53%,营业总收入1583.11万元,青岛文化和旅游市场进一步复苏,呈现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

此外,携程发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青岛上榜全国高铁抵达十大热门城市,为山东唯一上榜城市。

青岛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入列全国“十优”

日前,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发布,青岛市跨境贸易位居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跨境贸易指标测评前十,“船边直提”“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及推动报关单无纸化、推行多元化税收担保等改革举措获国家主管部委的肯定。这是继2020年底我市获“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二名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

人均GDP百强城市排座次:济青均上升!

14个“双万”城市人口与房价变动不同,

青岛表现如何?

随着各省市七普人口数据次第公布,千万人口城市版图基本成型。梳理各省市统计局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18个城市进入千万人口城市阵营,包括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等,其中重庆人口最多,达3205.4万人,继续维持第一大千万人口城市地位。

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新晋千万人口城市共有7个,即西安、郑州、武汉、杭州、东莞、青岛和长沙,而南阳、保定跌出千万人口城市之列。

从地域分布来看,14座“双万”城市中,北方城市有北京、天津、西安、郑州和青岛5座,除北京和西安外,天津、郑州和青岛十年房价绝对增长值在0.71万-0.78万元/平方米之间,涨幅在76.6%-127.1%之间,房价绝对增长值和房价涨幅排名都比较靠后。

人均GDP百强城市排座次:济青均上升!

2020年青岛科技专项投入超12亿,

其中7.6花在了高企身上

6月17日,青岛市科技局公布了2020年度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报告显示,2020年青岛全年执行科技专项资金超12亿元,其中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力度最大,投入超过7.6亿元。

具体来看,2020年度科技专项资金主要安排“局区(市)会商、重点研发、科技创新人才与平台建设、科技惠民示范引导、科技服务业培育、创新创业引导”6个专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