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经济 > 西藏 >

西藏经济增中提质 内生动力仍待激发

时间:2015-11-23 10:43 类别:西藏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但“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协调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西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着全国发展的步伐。

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藏医藏药、矿业、绿色食品、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均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和能源条件的制约,使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下,青藏联网、拉日铁路、藏木电站等一批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如今的雪域高原交通更加便利、电力供应充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打通关键的“任督二脉”,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此外,西藏还不断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深层转变发展方式,以产业长足发展加快融入全国经济体系,培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高原特色农牧、旅游、清洁能源、藏医药、饮用水等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系列的措施,助推了西藏跨越式发展。2014年,西藏全区GDP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以来,西藏经济仍然逆势继续高速发展,前三季度西藏GDP增长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西藏经济总体发展呈现“稳中有增、增中提质”态势。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13.4%、32.3 %、54.3%,转变为2014年的9.9、36.6和53.5。

一产上水平。拉萨、山南、林芝、昌都等地高原蔬菜、藏香猪、藏鸡蛋、天麻等特色优势产业产销两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西藏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1家,农牧业生产专合组织(基地)达2729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6%;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增长12.3%,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98.5万吨,连续16年稳定在90万吨以上。

二产抓重点。近两年,西藏紧跟全国步伐开启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支柱产业(天然饮用水、优势矿产业),突出特色优势,以高原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三产大发展。从拉萨雄伟的布达拉宫、哲蚌寺,到喜马拉雅山区壮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每年6至10月,西藏各地景区旅游者众多,进出藏机票、火车票一票难求。统计数据显示,2010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5万人次,到2014年底这一数据增长到1553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由2010年的71.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04亿元。

尽管成绩喜人,但受自然条件、区位特征和历史欠账等多重因素影响,西藏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困难重重。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监测分析显示,2014年,西藏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65%。和全国相比,相差20多个百分点,排名靠后。

专家表示,西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内需要加快产业的发展,对外需要加快开放的力度,实现“内外兼修”,激发内生动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