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均GDP曾一度超過中韓
时间:2015-11-30 09:27 类别:朝鲜
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發表題為《遼寧丹東與朝鮮新義州 一江之隔 兩個世界》的文章,文章描繪了朝鮮的「窮」在和中國鴨綠江形成的對比。當一頭丹東燈火輝煌,高檔餐館繼續夜夜笙歌,另一頭的朝鮮新義州漆黑一團,一江之隔對比強烈。但在1978年,朝鮮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度超過中國和韓國。新華網將文章摘編如下:
「那是三星級賓館?呵呵。」
在丹東鴨綠江斷橋上,一名導遊指著對岸朝鮮新義州岸上的一棟陳舊兩層矮樓作介紹時,一群大學生聽後笑成一團。
學生不是故意嘲笑的,這笑聲完全可以理解。記者坐遊船游鴨綠江時,一江之隔的對比還更強烈。當船隻從新義州繞回丹東的方向時,彷彿走入另一個世界。
丹東高樓多、喧鬧、光亮、在發展中。新義州矮樓多、平靜、暗淡、尚未開發。丹東這邊不斷有景區的廣播聲、小販的招攬聲和車子呼嘯而過的聲音交織。
新義州人煙稀少,有人私下交談,有人呆坐江邊,小型摩天輪始終不動,三星級賓館不見有人,煙囪聳立的造紙廠也早已停產。
晚上,兩岸風光的差異又加倍放大。丹東這頭燈火輝煌,高檔餐館繼續夜夜笙歌,對岸新義州漆黑一團,除了極少數矮樓和一條街燈亮起之外,其他景象幾乎全消失在黑暗中。
還好,鴨綠江斷橋每晚都亮起霓虹燈,給黑暗的對岸帶來一些光亮。不過江邊小販會一再告訴記者,「這個電是咱們的,他們不夠電」,所以那個靠近斷橋的小型摩天輪只能在大節日轉動。
與丹東市民交談,不難發現中年以上的人一提起朝鮮就有「穿越」之感,馬上想起上個世紀落後的中國。
「就一個字——窮。跟咱們六七十年代一樣。」超市老闆一句話,概括中國與朝鮮、丹東與新義州之間的差異與重疊。
丹東的朝鮮人很神秘
朝鮮的現在帶有不少中國的影子,但中國早已跨過改革開放的門檻,朝鮮卻仍停留在封閉神秘的階段,包括在丹東的朝鮮人也很神秘。
一位黑車師傅說,在丹東的朝鮮人一般都必須兩人以上外出,很多人表面是貿易人員,不清楚確實做什麼的。師傅還反覆提醒,在街上看到別著金日成胸針的朝鮮人,不要和他攀談,「靜靜觀察,你一和他說話,他就會有戒心」。「萬一你問他朝鮮好嗎?你吃得好嗎?他如果說不好,這下可能就洩漏國家機密。」師傅說,就和中國30多年前一。
熟悉走私活動的黑車師傅和不少煙販反映,朝鮮人「窮,吃不好」,走私交易有兩個方式,要不用人民幣買貨,要不就以物易物,丹東人提供他們食品、衣服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交換朝鮮的銅、香煙、人參和酒。一煙販說,「能給他們吃的穿的就給吧,咱們過去不也一樣?他們現在還在用糧票,衣服都是買布做的」。
朝鮮人有多窮?據遊船人員介紹,一個朝鮮「勞模」每個月的工資是1200朝幣,相當於10元人民幣(約兩新元)。而所謂讓退休部隊高干住的「將軍村」,也只是兩三層的小矮樓,看來十分簡陋。一丹東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丹東與新義州的差異就就像當年的大陸與香港。1986年,她從深圳遙望香港,一富一貧很心酸。
該名經理分享一段小故事說,幾年前她參加一個鴨綠江遊船活動,出席者當中有韓國業者,當遊船往上游更加簡樸的村莊駛去時,中國遊客因好奇而紛紛往新義州的方向張望,唯有韓國人別過臉去。「後來知道他們不想看,畢竟是同個民族,他們的手放在胸前,表示很難過。」
越往鴨綠江上游的九里島去,那裡的朝鮮村莊就更貧窮。與記者同坐小船艇的中國觀光客一看到人民公社和中國棄用的翻土機都出現在新義州岸上時,都頗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事實上,根據網上資料,朝鮮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曾一度超過中國和韓國。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僅是245元人民幣,朝鮮卻已達到約600美元(741新元)。但中國借助改革開放的大潮,現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丹東,上至企業家下至出租車師傅無不盼望朝鮮早日推行改革開放。那位熟悉走私活動的黑車師傅說,「三四年,朝鮮肯定會開放的。聽說金正恩上台後,平壤就多了咖啡廳。他現在是用政治姿態來爭取援助,朝鮮很窮,一定要開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
- 最新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