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述评
时间:2015-11-30 16:47 类别:哈萨克斯坦
在2005年GDP增长9.3%的基础上,2006年哈萨克斯坦经济继续发展,1-6月GDP增长仍保持在9.3%。该国经济自2000年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后,连续五年保持了9%以上的增幅。人均GDP也由1995年的约1300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40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困扰国家的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有所缓解。
哈萨克斯坦土地辽阔,人口较少,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发展。在独联体国家中,该国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成为各国艳羡和追赶的对象。国际社会对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积极评价,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引起广泛关注。
一 独立初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不畅
1992年5月16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以增刊形式发表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文章《作为主权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形成与发展战略》。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的建国大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方面,文章提出要通过改革使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与对外开放使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最终使国家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在社会方面,文章提出若干具体目标:使人们的生活达到近似于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对养老金领取者、残疾人、多子女家庭、儿童和青年,以及其他缺乏保障的公民实行国家社会保护政策;形成哈萨克斯坦的经营者社会阶层(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10%-15%);靠形成青年一代的市场意识来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靠扩大就业和能使人真正获得经营自由,为居民的真正社会流动创造条件;作为社会保护的补偿措施,发展各种保险制度;靠社会基金拨款和经营优惠来提高国内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等等。不过,由于国家刚刚独立,特别是政局尚不稳定和经济自1992年起陷入严重危机,该文提出的战略思想难以贯彻实施。但从后来的实践可以看出,该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该文的设想进行的。
哈萨克斯坦独立最初三年,即1992-1994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GDP下降了49%。1993年的经济状况只相当1976年的水平。在这三年里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6-20倍,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5年GDP降幅减缓,但仍为-9%,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为60.3%。1996年GDP出现0.5%的增长,这预示经济下降已经到达谷底。1997年GDP增长1.7%。这两年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分别为28.7%和11.2%。
1992-1996年,哈萨克斯坦在经济形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价格、产权、外贸、农业体制尽量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特别是1992年发行本国货币--坚戈后,国家经济朝完全独立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二 至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
1997年10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向议会提交了《哈萨克斯坦-2030年:繁荣、安全与全体哈萨克斯坦人的福利改善》的国情咨文,这是在经济停止下降的情况下,为国家未来数十年发展制定的战略。哈迄今通过的有关社会经济决议和制定的发展目标都以此文为主要依据。
该文件在较客观地分析了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国家长期优先发展的七个目标,其中除"国家安全"和"建立限制其职能的职业化国家"两部分和"国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团结"的前一部分属于政治方向外,其余四个半优先发展目标均属于社会经济方向,四个长期优先发展目标是:"建立在发达市场经济并大量引进外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与通讯建设"、"哈萨克斯坦公民的健康、教育和福利",半个部分是指"国内政治稳定与社会团结"的后半部分。
该战略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积极作用和吸引外资的基础上。这意味着,要对执行多年的计划济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使国家尽快建立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为本国资本走出国门和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创造条件。同时,不放弃国家的指导作用,通过国家的积极引导,使社会经济朝拟定的目标前进。
1997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基本上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该国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较快的国家,其"市场经济地位"已得到欧盟的承认。该国也是独联体国家中人均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正是大量外资的进入解决了本国资金不足的难题,使该国的支柱产业--能源和有色金属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积累。
"能源"是该战略确定的长期优先发展目标。能源部门是哈的支柱产业,每年为国家提供40%的税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外资进入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长,由独立初期的2200多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6200万吨,在国际油价飙升的情况下,为本国财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能源战略包括吸引外资、修建不同方向的输油输气管道、加强能源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石油收入、将能源资源作为与外国进行谈判的筹码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改善交通运输和通讯状况也是国家长期优先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个战略目标包括对铁路、公路、机场的改造与兴建,加快通讯建设,保证国家长距离通讯的独立性等。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国还将保障居民的健康、教育和改善福利作为长期优先发展的目标,既把它看作是保证国家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又把它作为为国家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的手段。为此国家要加大对卫生、教育以及与人类发展有关领域的投资,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毒品。
鉴于哈萨克斯坦社会由多民族、多阶层和多社团组成,加强社会团结对于国家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将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概括为: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以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带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力于全体哈萨克斯坦人的卫生、教育和福利的改善。
正当哈萨克斯坦踌躇满志地准备迎接经济起飞之际,1998年,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刚刚止跌回升的哈萨克斯坦经济再次遭受重大打击。这一年,GDP下降了2.5%。不过,新的危机很快被克服,1999年GDP增长了1.7%,从此国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 为落实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新举措
从2000年起哈萨克斯坦经济连年增长,2000年为9.6%,2001年13.2%,2002年9.9%,2003年9.2%,2004年9.6%,2005年9.3%。通货膨胀率基本维持在6%-7%。工农业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外贸额都在增长,商品供应充足,物价基本稳定。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居民收入增加。2000年以来该国已经数次提高职工工资和养老金数额。
社会领域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教科文卫事业由独立初期的困难重重、活动收缩,到近几年经费明显增加、业务开始恢复与发展。贫困、失业、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也在朝好的方向转化。由于经济改制等因素的影响,失业人数曾一度猛增,1999实际失业率为13.5%。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到2003年失业率降至8.8%。登记失业人数2003年为14.28万人,2005年减少到9.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同样在较少,从1993年-1994年占居民总数的50%减少到2004-2005年的15%以下。构成贫困阶层主体的是失业者、养老金领取者、残疾人、多子女家庭、青年学生,这些人群成为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
2004年制定的《工业创新计划》、2005年总统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沿着加速经济、社会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前进》和2006年总统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迈进世界最具竞争力50个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可看作是落实《哈萨克斯坦--2030年》发展战略的具体执行计划。这些文件明确表述了哈萨克斯坦的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拟定目标需要做的工作。
哈萨克斯坦注意到,能源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必须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考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04年提出了《工业创新计划》,提出了要对国家的经济结构做战略性调整,逐渐改变以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的、有竞争能力的加工工业,从2004年开始逐渐将工业发展的重心由采掘工业向高技术加工工业转移,减少对原料出口的依赖,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减少问题也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被提高到威胁国家安全的高度。国家通过奖励生育、降低死亡率和鼓励"海外同胞"回归的方式增加人口,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外汇的增加,该国逐渐确定了发展的时间表,而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总的趋势是不断加快发展速度。2003年4月总统国情咨文提出: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GDP要达到2000年3.5倍;2006-2010年年产石油4000万吨,2011-2015年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2006年人均GDP达到2600美元。由于石油产量的增加和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哈萨克斯坦GDP增势加快,2005年人均GDP已达3400美元,远远超过原定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该国提出了新的发展指标,即在2010年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一番。2006年又提出要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50强。该国还特别强调,各项工作要尽量符合国际标准,争取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哈萨克斯坦特别重视社会领域的发展,强调关注"弱势群体",重建社会支持体系,按国际标准发展教育、卫生、住宅建设。该国在已经数次增加工资和养老金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将再次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各种社会补助金,同时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四 快速发展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虽非一帆风顺,但成就还是显著的,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1,政局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
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国内政局没有发生大的波动,领导人对国内局势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国家制定的计划基本上能够得到实行。这一点明显好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更好于那些曾发生过内战或国内局势动荡不定的国家。该国政局所以稳定,是因为当政者较好地解决了与反对派的关系,注意加强民族团结,注重发展社会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因此得到国内多数人的拥护。该国能够吸引大量外资,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与国内政局稳定也有很大的关系。
2,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该国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很大。1992年实行了价格改革,从1993年起开始对企业所有制进行改革,1995年开始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1997起开始对养老体制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难度都很大,有些改革还是在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价格改革带来严重通货膨胀等,但该国还是坚持下来了。改革方向已经为各界所接受,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该国对外开放也是独联体各国中做得较好的。早在1992年该国就与美国组建了大型合资企业"田吉兹谢夫隆"石油公司,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举动。事实证明,该公司的成立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吸引外资方面,该国在独联体各国中名列前茅,2004年累计达到324亿美元。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改革开放政策使该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1)经济体制转轨初步完成,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承认哈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有利于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2)人们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从体制改革初期的不理解、不认同到逐步适应和认同;(3)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若干社会问题的解决,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3,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
例如:在国内资金严重短缺时,对特大型企业实行外国托管,当国家经济好转时,立刻停止了这种做法;1999年从国内实际出发,将本币与外币的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国内资金相对充足时,2004年提出《工业创新计划》,对优先发展能源政策做了适当的调整。
4,国家明确要求外交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务实的外交活动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国在推行社会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有:对农业重视不够,导致农业发展不快,存在较严重的"三农问题";社会分配不公平,分化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上述问题都有待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