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启示,中企如何破解对外投资风险
时间:2015-11-20 09:20 类别:秘鲁
邦巴斯铜矿原属于瑞士最大的能源公司嘉能可,2014年4月,由五矿资源公司牵头组成的联合体正式接手,以约58.5亿美元完成股权交割,从而实现了中国金属矿业史上的最大海外并购交易。
秘鲁邦巴斯特大铜矿抗议事件是中国资源类企业在秘鲁遭遇困局的最新案例。2014年3月,中国铝业控制的位于秘鲁中部的世界级特大型铜矿特罗莫克铜矿被叫停,秘鲁官方声称中国公司在施工生产中破坏当地环境。虽然中铝集团在项目开始前就已花费5000万美元对附近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并为当地居民建设了一座新城,但还是未能完全避免矿产开发过程中的波折。类似经历的企业还有紫金矿业在秘鲁的里奥布兰科铜矿项目,首钢集团在秘鲁Hierro铁矿。
秘鲁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国,创造了中国矿山类企业海外投资的多个第一:1992年首钢集团收购的秘鲁铁矿,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铁矿;中国铝业投资的特罗莫克铜矿,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最大铜矿;五矿MMG收购的邦巴斯铜矿,是中国矿企在海外金额最大的并购交易。仔细剖析矿山企业在秘鲁的境遇,对于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颇具样本意义。
风险:绕不过的火焰山
2013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虽然当年中国采矿业的对外投资数量只有43起,远少于制造业的129起,实际交易金额却达到了3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65%,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制造业的13.8%,是中国对外投资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但从投资回报率来看,中国矿山企业海外投资的回报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以财务数据可信度较高的海外上市公司为例,据晨哨网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资海外参股控股矿业上市公司已有106家。从2011年初到2014年底,这106家公司的总市值大幅缩水39%,其中92家的股票跌幅超过50%。这样的结果固然有过去3年全球资本市场疲弱的原因,也凸显了矿山企业海外投资的巨大风险。
矿山海外投资的巨大风险首先来自于技术风险。今天采掘的矿山物质资源多在几十亿年前的地下形成,最常见的风险是实物储量与预测储量不符,或找到矿采不出来,或采到矿运不出去。矿山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也诱使少数人不惜造价和欺诈,投资者还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与假样本、假勘探、假数据和假报告博弈。在确定资源数量以后还要进行采掘、精炼、环保等技术论证,以及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投资项目失败。
其次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包括东道国的政局动荡、政府违约、战争和内乱等。《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显示,2014年之前的10年间发生的120起"走出去"失败案例中,有25%是政治原因所致。中国矿山企业海外投资主要分布在北美、南美、澳洲、非洲、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秘鲁、智利等国绝对领先。
与非洲、中亚诸国相比,这些国家的政治相对稳定,法律体系相对健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矿山企业把这些国家作为海外投资的首选之地。但受到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中国资源类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大型投资时,往往会受到政治审批环节和社会舆论的多重考验。
再次是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及汇率等风险。矿山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投资回报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入和产出的时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几年之间设备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以及矿产品销售价格差异迥然,加之本地汇率的波动因素,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极大,这就是为什么矿山企业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产出,创造效益,降低风险。
最后是社会风险。这也容易被初出国门的企业所忽略。社会风险是指投资方与东道国的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能否顺利融合。矿山行业利益相关者众多,错综复杂,包括政府、社区、环境、劳工等。其中,矿山企业须高度关注东道国的原住民群体。恰好中国矿企投资的主要目标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秘鲁等地的矿区,都是原住民的传统领地。
秘鲁是美洲古代印卡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信奉"美好生活"哲学的印第安人占秘鲁全国人口半数左右,且主要居住在未开发的资源密集地带。曾经历过西班牙等欧美殖民历史和资源掠夺的秘鲁人对矿业开发的认识,始终承载着痛苦的记忆。
在矿产开发的领域,秘鲁政界一直在审慎地处理与本地原住民的关系。秘鲁的《矿产和碳氢化合物法》要求投资者上马项目需要通过公听会与当地社区磋商。2010年,秘鲁国会通过了《原居民或当地人的事前会商权法》,要求投资者必须在听证会上介绍其采取的强制性环境影响评估,而当地群众可以提问及表示异议,公司对这些提问及异议必须予以考虑。2012年,秘鲁实施了《事先磋商法》,规定投资者在开发项目之前,必须同当地社区达成协议;该法还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土著群体生存、尊严和发展等诸多权利,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秘鲁政府在环保问题上愈发采取谨慎严厉的态度。从2008到2010年两年间秘鲁的环保指数世界排名由60位提升到31位,令人瞩目。
不仅是中国企业,其他国家跨国公司也曾由于环保和原住民问题处理不当而深陷泥沼。2009年,秘鲁政府引入跨国公司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然而当地土著印第安人担心外来力量的开发将对雨林的资源、生态以及文化造成破坏,使他们失去多年来安身立命的场所,于是激烈抗议,发展到扣押38名警察的地步,最后20名警察在冲突中丧生。
出海:挡不住的投资潮
中国长期处于矿产资源极度稀缺的局面,全球配置资源势在必行。秘鲁不仅是中国矿业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国,也是美国主导的TPP协议国家中的重要一环。从中国矿山投资企业在秘鲁的发展轨迹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是风险评估和预案。矿山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特别是要预先识别出对矿山生产和经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风险,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充足的预案。对于环保、劳工尤其是原住民的因素,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再充分一些,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
第二是公共关系管理。投资方必须与政府、社区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提高经营决策的透明度。除此以外,非常有必要在当地加强公共关系建设。在吉利汽车收购VOLVO汽车之前,瑞典社会一片质疑之声,吉利汽车通过专业的公关手段,通过媒体郑重承诺,解答了包括工厂所在地、工作岗位、工会和代理商网络,并购后的管理体系等当地社会的核心关切问题,为并购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很多中国企业都开始倡导在海外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但要切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应景之作,不是权宜之计,必须立足长远,真正融入当地社区,建立起注重环保、东道国利益和促进东道国社区发展进步的良性矿业发展机制。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矿山企业在海外持续投资发展,不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在拉美工作期间两度赴秘鲁,有机会与在秘鲁投资的中资企业家们深度沟通交流。在秘鲁的中资企业虽历经磨难,但不离不弃,尽力改善与当地社区、民众的关系,更注重与当地土著居民建立联系。这样良好的实践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必将为当地社会所接受,最终在经营上带来良好的回报。
在"走出去"的征途中,中资企业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外所在国的生态环境,熟悉、适应当地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文化生态;与当地的利益相关者彼此尊重、价值共享、和谐共生;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上更加富有透明度,以适应不同的监管环境;切实承担本地的企业社会责任,把自己当作本国的一份子,而非短期过客。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富有全球视野、承担全球责任、致力于全球行动的新型全球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