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非洲 > 突尼斯 >

七年之痒:令人失望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

时间:2019-01-04 16:48 类别:突尼斯

1月14日,是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七周年纪念日。然而,突尼斯民众纪念这场引发大面积“阿拉伯之春”街头运动的方式,却是持续一周的抗议示威。在“专制总统”本·阿里政权失控并仓惶出逃7年后,一度被誉为民主转型典范的这个北非阿拉伯小国依然没有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广大民众因生计艰难再次走向街头。经历民主化革命“七年之痒”的突尼斯,依然找不到根本解决当年引发革命的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街头运动:还是经济惹的祸

  “茉莉花革命”七周年到来前一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第二大城市斯法克斯、“地中海花园港城”第三大城市苏塞以及哈马马特、泰布尔拜等11个城市持续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成千上万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人走上街头,抗议年初颁布的2018年财政法案,要求政府削减税费,遏制物价,平抑通胀,增加收入和就业。示威活动逐步演变为局部暴力打砸抢烧,严重冲击社会安全。

  在这场7年来罕见的多城示威活动中,当局出动3万多警察和安全人员平息事态维持秩序并施放催泪瓦斯,弹压活动导致的冲突造成个别示威者死亡。截至13日,已有97名安全人员受伤,88辆警车被损坏。示威者伤亡情况不详。但据突尼斯内务部称,773名违法人员被拘捕,包括60名与恐怖组织“塔克菲尔”(定判出教)有联系者。

  官方信息显示,被拘捕的违法者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其中54.95%的人在21岁至30岁之间,30.31%的人在15岁至20岁之间,11.71%的人在31岁至40岁之间,1.8%的人超过40岁。这种年龄构成表明青年已构成这波抗议示威和暴力活动的主力,从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他们生存与发展危机的严重程度。而引发“茉莉花革命”的同样是构成人口和就业最大群体的青年人。

  从持续一周的示威活动看,抗议活动的核心诉求是不满“茉莉花革命”以来国家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现实,甚至有人认为今天的民生危机比本·阿里倒台前还要糟糕。据统计,2010年,突尼斯外债占GDP的39.2%,而2016年却几乎翻番达到60.6%。突尼斯本币第纳尔兑美元比价下挫40%,失业率占青年人口的35%。官方承认目前1000万人口的突尼斯失业人口大约有62万人,其中25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中立机构的失业率估计要远远高于这个数据。

  美国国际共和学会一项调查显示,83%的突尼斯人认为国家被导入错误方向,而最多的受访者对经济不断恶化表示关切。去年12月9日,突尼斯议会通过2018财年法案,该法案目标是将财政赤字降低到GDP总量的5%以下,具体路径是增加消费税收,包括汽车、酒精、旅馆等,同时提高社会保险支出。这项改革计划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但该机构敦促突尼斯削减政府公共投入、压缩财政补贴,并加大改革社会保险,否则将拒绝提供金融贷款。

政府的财税新政加剧了民众的担忧,虽然政府承诺基本生活用品如面粉、食用油、牛奶、鸡蛋等不会涨价并由政府补贴,但燃油、通信网络、进口食品和化妆品等将因征税增加而价格上涨。突尼斯央行统计显示,2017年通胀率为5.2%,今年预计将上升至6.1%。由于出口锐减,去年贸易逆差高达63亿美元,外汇不足引发的流通性紧缩导致第纳尔一年贬值近1/5,推高了物价,使民众生活雪上加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