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抢镜” 中国怎么办?
时间:2016-03-13 16:31 类别:印度
近日,印度官方发布数据称,印度截至2016年3月的2015年度GDP增幅将高达7.6%,创5年来最高水平,并将借此“领跑全球”。多年以来,当人们在谈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力量时,中国和印度总是经常被拿出来进行比较的一对。其实,实际来说,印度的经济总量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发展整体水平和中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那为什么新德里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看起来似乎比中国抢眼呢?
相对于中国,印度在表述自己的战略雄心的时候,并没有中国常有的自我克制。印度显然更加期望自身实力被其他国家所感知,为此,印度经常主动对外展示力量。
一些人将印度的“抢镜”和莫迪人民党政府的执政风格联系起来。莫迪的确是一位个性鲜明、理念明确、执行力很强(至少按照印度标准来说是如此)的政治家。但是,即使在老成持重的曼·辛格时期,保守和自我克制也不是印度外交的风格。
另一种解读方式是,近年来的经济强劲增长使得新德里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虽然现实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几起几落,可这个国家强烈的大国意识以及不惮于使用哪怕是有限的力量来追求大国地位的作风却很少有收敛。
第三种解释则是印度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相对于中国,处在更加有利的位置,其成长更不被主导国家视为威胁。这意味着中国和印度的相似行为,在掌握话语权和秩序维护权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家看来,性质是不同的。同样的行为,中国往往被理解为挑衅甚至试图颠覆国际秩序,而印度却会被解读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合理行为甚至对巩固当前国际秩序有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印两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以及远洋活动,中国进入印度洋被很多国家反复猜测、解读、怀疑乃至呼吁进行遏制,而印度到南中国海施展手脚的念头以及行动则受到同样一批国家的赞许。显然,印度的外部环境比中国更加有利,同样一个目标,或者同样一种行为,中国所受到的阻力远比印度要大,这也就导致实力更加强大的中国往往显得比印度更加谨小慎微。
在美国看来,一个能够在经济成长上能证明走西方道路的后发国家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哪怕印度的经济发展道路其实并不符合华盛顿共识);在军事战略能够平衡中国的印度,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给予更大活动空间的伙伴。这才是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对印度更加宽容的原因。某种程度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因素,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地区霸权野心时不时表露的印度,恐怕未必在西方社会心目中的形象会有多好。印度航空母舰以防范中国的名义在印度洋乃至更远的地方四处巡弋,却完全不用担心被西方国家批评制造地区紧张气氛,足以说明问题。
那么,对印度有些时候不太恰当的自信甚至是言语和行为上的挑衅,中国该如何回应呢?一厢情愿地从“大局”出发,置之不理,显然是不行的,这样无异于鼓励印度在追求自己大国地位的梦想过程中“消费”中国。但倘若中国和印度针锋相对在外交和宣传方面争执不休,恐怕也不是上策,毕竟中国的主要战略诉求不是和印度竞争。或许对于中国来说,面对一个习惯于消费“中国威胁”并常怀雄心与中国一较短长的印度,适宜的方式是更加关注印度行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对其进行恰当评估并根据对中国的实际危害做出反应。至于近期印度航母去马累巡航一事,去就去吧,反正无论有没有平衡中国海军影响力这个理由,印度海军都不会闲在家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