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对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时间:2016-03-16 16:30 类别:中国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对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根据新华社和中国政府网的直播实录,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李克强表示,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

  但他提到,当前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我记得前不久看有外媒报道,说是到中国的某个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而到科技城看,那里的场面火爆,好像经济还在两位数增长,这跟我们下去调研的一些感受是类似的。

  激发活力创造力可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李克强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

  他同时表示,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李克强说,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在放缓,但是我们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而且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和就业的关系,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现在经济体量明显增大、人口结构也发生变化,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不会显著加剧就业压力。

  汪涛分析,首先,当前我国经济体量较以往大得多,从而在较低的增速下仍能创造出与之前两位数增长同样多的城镇新增就业。其次,劳动密集度更高的服务业增长更快,服务业增长的波动性相对较小,也有助于整体就业的稳定。过去一年半,政府通过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再次,人口结构变化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去三十年来中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随之下降,由此导致2008年以来中国15-24岁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减少。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目前该年龄段人口增速正经历最大降幅。瑞银估算自2008年以来,每年潜在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即15-24岁之间、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一直在下降。

  汪涛认为,虽然去年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但新增城镇就业1312万人,超过预期目标300万人以上。我们认为今年去产能和僵尸企业重组的步伐很可能比较温和,以上就业政策目标应可以实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