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对美国只剩4%成本优势
时间:2016-03-28 00:08 类别:中国
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还保有多少成本优势?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给出的评估是:4%。当然,这指的只是单位劳动力成本。
近日,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制造业在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方面,对美国的优势已缩至4%。与此同时,相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这份研究跨度为2003年至2016年的报告认为,如果将生产率纳入考量范围,美国制造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劳动力成本,仅比中国高4%,不仅远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比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要低。
各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
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优势
报告的作者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和杰雷米·莱纳德(Jeremy Leonard)认为,“尽管美国制造业目前正因美元走强和页岩能源行业投资大减而遭遇逆风,它在世界范围内仍最具竞争力。”
美国制造业的优势包括,雇员强大的生产率、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廉价的能源,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
前述研究报告援引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名雇员的制造业产出从2003年至2016年增长了约40%,而同期德国和英国的增幅分别为25%和30%。尽管印度和中国的生产率均翻了一番,美国的生产率仍有80%到90%的有优势。也正是这种极高的生产率,帮助美国压低了单位劳动力成本。
各国制造业生产率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资则连续多年维持了较高涨幅。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的实际工资涨幅为6.3%,这比2015年逾7%的增速将有所下降,但比美国今年2.7%的工资增速仍要快得多。
这显然缩小了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
并未形成美国制造企业回归潮
不过,仅靠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还不足以支撑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彭博社的一篇专栏文章曾援引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称,美国自2010年前期至今,已增加近9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但这充其量只是此前巨震之后的小幅回升。
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006年的5.6%GDP下降至2015年的3%,但这一数字下降的背后有两个重要因素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一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增加,二是美国国内油产量激增和伴随而来的全球油价受挫。如果剔除石油和石油制品,美国商品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只略低于最高点,且在过去两年中有显著增长。
而且,奥巴马政府力推的美国制造计划,对吸引在海外布局的美国企业回归本土,吸引力似乎也有限。
咨询公司A.T. Kearney在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称,一些在中国或其他国家长期进行生产活动的美国企业考虑回迁的现象,更多的会是“一次性的脱离常轨行为”,而非“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美国制造业进口比率及美国企业回迁指数
由A.T. Kearney根据进口和生产数据来衡量美国企业迁入、迁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制造生产活动没有形成回归本土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