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经济十大预测:GDP增速将降至约6.4%
时间:2016-12-30 17:39 类别:中国
即将到来的2017年,好坏消息参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有望迎来一个经济小阳春,中国经济是否能加入这一队列?我们的水晶球看到了相反的痕迹。前些年中国进行了过多投资,这些规模巨大的投资有助于维护当年经济增速,却导致投资回报率持续降低,种下了今日内需缺乏的根源。基于此,我们的量化预测模型提出了2017年十大预测如下。
中国经济反弹?
不会。2016下半年中国经济展现的数据好转,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房地产热潮与补库存运动。长达52月的负PPI压力之下,上游行业投资不足,供应链处于紧平衡状态,在限产量(而非去产能)政策主导之下形成事实上的价格托拉斯,加强了补库存力度。由此导致的上游行业利润复苏(国企占比较高)改善了表面数据,但本质上仅是利润在不同行业与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再配置,这事实上进一步压制了制造业、私企的利润预期与投资动力。这一再配置也得到房地产、汽车等局部热点行业的支持,而随着明年局部热点行业动力不存,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将遭遇下行压力,基建投资将不足以弥补前两者的下滑。在终端需求疲弱、滞胀威胁之下,补库存可能提前夭折。出口则继续负增长。如此,按照我们模型预测额,明年中国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到6.4%左右水平。
人民币企稳?
不会。我专文论述过人民币贬值逻辑,认为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率下滑才是真实原因,这决定了人民币贬值将是长期趋势。但这并不等同于人民币直线贬值。2017年随着美元的阶段性转折与震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震荡。不过,最终,到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旧可能贬值至7.2-7.3一线,贬值幅度约5%。
通胀复炽?
不会。国内一般卖方模型看通胀,会重视食品甚至猪肉对CPI的推动,这不够深刻。表面看,基于CPI与猪肉的高联动性、猪肉价格的高波动率,这样分析似乎有道理,但事实上,背后的隐秘逻辑环节在于:1)其他因素导致的低端劳动力成本上扬,推动食品价格上升;2)劳动生产率增速会影响成本上升传递为价格上升的比例;3)价格上升预期导致的供应者库存决策变化。这三个环节揭示出,通货膨胀的真正动力,在于终端需求上升与劳动生产率停滞之间的矛盾对物价的推升,并被加库存决策所放大,猪肉、食品价格的同步变化则是这一逻辑的副产品。以此而论,将通货膨胀追踪到猪肉并未完成分析任务、也不能对未来正确把握。按照我们的模型分析,明年终端需求仍旧疲弱,失业压力将会加剧,工薪增速降低,通货膨胀不具备持续高涨的基础。很可能到春节左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将会减弱,之后震荡下行,全年而言均值在1.8%以下。
流动性拐点到来?
会的。两个重大趋势将会贯穿2017年,并引导流动性减少。首先,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化利率将会继续走高。在人民币汇率承压的情况下,中国国债收益率需要维持与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定的利差,才能降低资金进一步外流的压力,事实上,2012年之后,中美两国利差一直维持在很紧区间内,而2017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概率继续上升,增加了中国市场化利率抬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对汇率压力、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央行将不得不实施偏紧缩的政策,机构降低杠杆的动作可能贯穿一年,也会对利率有抬升影响。第二,实体经济的信用需求可能继续降低。2016年信贷需求的主要贡献者——家庭房贷——将减少,其缺口无法被制造业、基建信贷所抵消。利率提升与信用创造降低,两者的合力结果,是中国流动性盛宴终结。代替资产荒,资金荒会越来越多地被人关注,小型银行等机构竞争劣势将更行凸显。
债务违约加剧?
会的。虽然上游行业与不少国企通过2016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而赢来利润拐点,降低了这些领域债务违约压力,但这一压力并未消失,而转移到别的领域。根本意义上讲,2016年中国资产回报率情况并未有本质改善,我们所观察到的,更多地是利润在不同行业中的再分配:上游通过高价格收割下游行业的利润。在利率上行、金融机构降低杠杆、流动性逆转的环境中,大量缺乏竞争力的僵 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将会继续恶化,并转化为更高的债务违约率。
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张?
会的。在民企投资、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大背景之下,政府将会发现自己需要承担更大的义务,不论是扩张基建还是满足民生方面,都需要政府支出持续高速扩张。按照我们的模型预测,明年财政支出增速或不低于今年。与此同时,在内需降低、增速放缓压力之下,尤其是几个大税项前景不佳,财政收入增速则可能继续降低到个位数。财政赤字——即使按照政府最窄的口径定义——也将超过3%红线。国债发行将会加速,也构成压迫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央行会放松吗?
会的。压力之下,为抑制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央行可能会继续坚持偏紧的货币政策,直到1)人民币出现一个阶段的稳定或升值;2)经济增速再下台阶;3)银行等机构资金链紧绷,一些小型机构出现钱荒危机。三个条件满足两个之后,央行可能在二三季度中实施形式不一的宽松举措。
房价增速降低?
会的。金融动荡之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也将降低,三四线城市将会因为库存压力而降价,一二线城市将会因为缺乏新增买房资金而降价。
股市大涨?
不会。在企业盈利难以大幅好转的背景下,股市上涨的唯一希望在于估值扩张,这要么需要利率大幅走低,要么出现大规模的新增资金入市。后者需要股市自己呈现出较强的赚钱效应,以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大盘股上涨的二八行情难以造就强烈的赚钱效应,而拉抬创业板等小市值个股又忌惮于其离谱的估值与故事的证伪。这种格局下,很可能股市将会度过另一个艰难年头,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机会。基金经理们仍将螺丝壳里做道场,以收割韭菜为alpha来源。
商品狂飙?
不会。2017年将会是商品大年,但需要区分国际定价商品与国内定价商品。在全球经济反弹背景下,前者价格将可能持续上扬,涨势覆盖一整年,这其中以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为代表。对于国内定价商品,炒作机会也会十分丰富,但更大可能性是以大幅震荡的形势体现出来。支持价格上扬的因素(如限产量、库存低、环 保、运输)与压制价格上扬的因素(如产能仍旧庞大、加库存运动可能提前夭折、进口量增加)博弈激烈,提供放大的波动性。2016年双11的大幅震荡,已预示了这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