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27省区经济前三城市盘点:前两名GDP差距超50%是常态

时间:2020-08-27 14:27 类别:中国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城市也逐步进入新的竞争时代,不少二三四线城市也希望在这一轮竞争中做大做强。然而,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本省区内第1名与第2名的GDP差距超过50%是常态,各地经济第一强市的优势……

  在各地积极推动强中心城市之时,一大批二三四线城市,正加入到行政规划调整的队伍中来。

  7月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提出将水城县的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划归六盘水市钟山区管辖,撤销水城县,设立六盘水市水城区。

  2019年,六盘水生产总值1265.9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常住人口295.05万人。随着城市“扩容”,六盘水的GDP和常住人口都将出现上涨,在贵州九个地级市(州)中,排名有望从第六名向上提升。

  然而,六盘水尚不足以对贵州省内排名第一的贵阳市的经济排位产生冲击。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对27个省区(除去4个直辖市)的经济排名第1、第2和第3的市(州)进行梳理,发现有6个在本省区内排名GDP第2的城市,与省区内第1的GDP差距不足20%,其中就包括贵州排名第2的遵义市。

  此外,还有12个省区内排名第3的城市,与省区内第2城GDP差距不足20%。哪些省区的2、3号城市,有可能在未来出现“逆袭”?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GDP差距、GDP增速、人口总量等进行分析。

  14省区经济强市遥遥领先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城市也逐步进入新的竞争时代。不少二三四线城市也希望在这一轮竞争中做大做强自身,这些城市首先需要的就是在本省区内PK中提升位次。

  然而,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本省区内第1名与第2名的GDP差距超过50%是常态,各地经济第一强市的优势地位大多难以撼动。

  统计显示,27个省区中,有14个省区内第2名与第1名的GDP差距超过50%。其中,四川省成都市的GDP为17012.7亿元,排名省内第1,绵阳市GDP为2856.2亿元,排名省内第2,四川省内第1与第2的城市GDP差距达到14156.5亿元,成为差距最为突出的省份。

  排名第二的为吉林省,省内第1长春市与省内第2吉林市的GDP差距为4487.5亿元,这一GDP差距占长春市GDP的76%。

  此外,甘肃省内GDP第1的兰州市与GDP第2的庆阳市,湖北省内GDP第1的武汉市与GDP第2的襄阳市,GDP差距均超过70%(即GDP差距占排名前列城市的GDP比重,下同),这意味着这些省内第2名想要追上第1名,难度很大。

  此外,本省区内第1名与第2名的GDP差距超过50%的省份还包括: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南、山西、陕西、云南、海南、宁夏和西藏。

  哪些地方的第2名与第1名的差距不大?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有6个省份的省内GDP第1城市与第2的经济总量差距在20%以内,这就是福建省的泉州市与福州市,广东省的深圳市与广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与遵义市,河北省的唐山市与石家庄市,辽宁省的大连市与沈阳市,山东省的青岛市与济南市。

  可以看到的是,以上城市中,有5个排名第2的城市都是省会城市。唯一不是省会,但是GDP差距与省内第1名差距在20%以内的城市是贵州省遵义市。2019年,遵义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实现这一GDP增长的原因是由于遵义二、三产业较强。其中,第二产业的白酒(比如茅台),第三产业的旅游(红色旅游目的地),使这个城市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由于能够调动省内资源,在固定资产投资等多方面拉动市内经济,加之省会往往是教育、医疗资源的集中地,经济排名第2的省会城市,仍然有不小的希望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实现超越。然而,这不仅仅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抓住新常态下新的发展机会,并积极改善营商环境等,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哪些省区第3强市能逆袭

  如果将视野扩展到本省区内GDP第3大城市,27省份会主要出现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本省区内第1、2、3大城市相互之间的GDP差距都很大。比如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第2大城市与第1大城市,第3大城市与第2大城市之间的GDP差距均超过50%。

  第二种模式是第2大城市与第1大城市经济总量差距大,但与第3大城市经济总量相近,也就是第3名有望追上第2名。比如内蒙古GDP排名第2的呼和浩特和排名第3的包头,GDP差距仅有2.80%。

  第三种模式是“双头竞争”模式。比如辽宁的大连和沈阳的GDP差距仅有7.6%,但是辽宁排名第3的鞍山市,GDP与沈阳的差距高达73%。

  还有一种模式很特殊,这就是省内第1、2、3大城市的GDP差距都不算大。典型的就是江苏,南京与苏州的GDP差距为27.1%,而无锡与南京的GDP差距为15.5%,这显示出江苏省内有多个经济强市。

  本省区内第3名与第2名GDP差距小于20%的有12个城市,相比本省区内第2“逆袭”第1,更多省区第3城有望“逆袭”第2城。其中GDP差距与本省区内第2城相比小于10%的包括湖北宜昌、湖南常德、内蒙古包头、山西运城、四川宜宾、宁夏吴忠。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如果分析这些城市的经济模式,会发现其中部分为资源型城市,比如包头和运城的支柱产业之一均为采矿业,钢铁、铝、焦炭等是这些城市重要的工业产业。

  2019年的统计公报显示,包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运城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8.2亿元,下降1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6.3亿元,下降39.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4亿元,下降19.9%。在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只有抓住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实现转型,这些城市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相比而言,一些城市比如宜昌市的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均发展较好,突破千亿级产业大关。同时,宜昌仍然在进行产业升级,比如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该市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淘汰落后企业38家,改造升级55家,这一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此外,如果看本省区内GDP前3大城市2019年的GDP增速,则不少第2、第3大城市的GDP增速超越第1,包括安徽、广东、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宁夏、吉林、西藏、甘肃等,均出现本省区内第2或者第3的GDP增速超越第1的局面。

  能够在GDP总量和GDP增速上都明显“压制”2、3名的城市包括山西太原市、湖南长沙市等,作为省会,这些城市的经济仍然在省内有明显优势。

  经济强市还面临人口竞争

  除GDP的竞争之外,城市的竞争也包括人口的竞争。

  数据显示,有8个省区内GDP排名第2的城市,常住人口超过本省区内GDP排名第1的城市,这包括广东广州、贵州遵义、河北石家庄、江西赣州、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青海海东、新疆伊犁。

  此外,还有2个省内GDP排名第3的城市,常住人口超过省内GDP排名第1的城市,即贵州毕节市、山西运城市。

  其中一些城市的人口差距明显,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常住人口为1103.1万人,河北省GDP第1的唐山市为796.4万人;江西省赣州市的常住人口为870.8万人,江西省GDP第1的南昌市的常住人口为560.1万人,人口差距均超过300万。

  但是,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看,这些地方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落后于省内排名第1的城市。部分城市是人口流出城市,比如赣州在2019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983.07万人,但年末常住人口只有870.80万人。此外,赣州全年出生人口11.26万人,死亡人口5.33万人,常住人口仅比上年末增加3.04万人,2019年继续出现人口流出。

  因此,仅仅有人口资源还不够,还需要思考如何发展产业,提供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

  除了人口自然增长,还有一个大扩容的办法,这就是“撤县并市”。

  今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的通知》发布,国务院已同意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以原龙南县的行政区域为龙南市行政区域,龙南市人民政府驻龙南镇龙翔大道1号。龙南市由省直辖,赣州市代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