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中国城市GDP二十强 西部城市稳定向上 东部城市变化震荡
时间:2020-09-22 15:00 类别:中国
和过去的十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显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间点(事实上全年也必然如此)。即使我们单纯从中国城市GDP十强名单的排序当中,也可以看出许久不曾变化过的中国头部城市排名,在今年上半年这一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亦发生了相对明显的变化。
继此前中国前四城市中广州与深圳排名出现易位后,上半年重庆与广州又发生了第五名与第四名的易位。同时,由于老牌十强城市中武汉与天津各自遇到的不同问题,南京在2020年上半年成功晋级全国十强。
这样的头部城市排名明显变化,是在过去十年中并不轻易能够看到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对于2020年上半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格局,做更深的思考与对比——
关于上述表格中引用的数据,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大家先行了解,否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会——
一、2020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二十强名单,即上述表格中序号1-19的城市加上武汉。虽然截止发稿前武汉尚未公布上半年GDP准确数据(已公布GDP增速),但是结合现有数据预估值应在6000亿元左右。入围上半年全国二十强是毫无疑问的,但能否入围十强名单,则需要关注后续官方准确数据的公布。对标线是同期天津市的6309.28亿元。
二、在上述的表格中,二十强城市之外我另行列出的城市,是截止目前已公布上半年GDP数据且在4000亿元以上的城市。这部分半年度GDP总量介于4000~5000亿元之间的城市,虽然并未在20强名单之中,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经济体量的城市,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内,基本都是要迈入所谓的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中流砥柱的重要城市。
三、表格中所有城市的2019年上半年GDP数据,由于涉及到全国四经普的修订,所以仅供参考。当我们在查阅2020年上半年相关数据时,2019年上半年相关数据是重要参考。但是由于四经普的特殊原因,2019年各区域GDP相关数据(无论全年还是半年)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却只有部分地市公布了修订后的半年度数据。所以如果你发现增量增速之间差异明显较大,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表格中的2019年各城市GDP数据仅供参考,不能够用于横向比较(另南京GDP增速非实际,为按照修订前数据计算出名义增速)。
了解完上述的表格数据注意事项,下面我们进入关于二十强代表性城市的对比式解读。二十强城市之于中国区域经济重要性都较高,但时间精力因素造成必然不可能逐一都能讲到,我们尽可能覆盖面广一些,其余还是要靠大家掌握思维本质,自行举一反三。
一、北京与上海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北京与上海基本不在我们各类的推文讨论范围内。这个原因我想是不需要做过多解释的,但是因为很久不谈及这个话题了,我认为可能一些新朋友会心存疑惑,所以在今天这篇推送中我算是破例再提一笔北京与上海。
这里我打个比方,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和我一样喜欢看动漫《一人之下》的。在这部由大量异人(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者)构成的世界中,异人界的战斗实力巅峰阵营被形象总结为“一绝顶,两豪杰”。
所谓的“一绝顶”,即龙虎山天师府第六十五代天师,正一派首领张之维,《一人之下》中毫无争议的异人实力天花板。在各类关于《一人之下》异人实力比较及排名的榜单中,老天师张之维都是被排除在外的,实力水平单独被列在一个阵营中。而即使是被用来与“一绝顶”并列提及的“两豪杰”,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依旧是巨大的,无法有效量化的。
而我想说的,正是在中国的城市格局体系(顶层设计)之中,北京上海就是所谓的“两绝顶”。而至于“豪杰”们无论现在是有二三四个,还是未来增加至十个二十个,都不会对北京上海本身的地位有任何的影响,更就不要说撼动。
那么言及与此,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个问题,各项的经济数据对比对于北京上海二城还有意义吗?答案我个人认为是有意义也没意义。
有意义在于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管理、经营城市,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这个意义的点,在于城市内部自行对比,更好地对外也对内扮演好各自“中国符号”的角色。
没有意义在于,我这里再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未来不管再有几个城市数据超过北京,中国也不会迁都;未来不管再有几个城市数据超过上海,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位置也不会改变。当然,目前我也还没看到短期内,能在哪怕仅仅是经济总量上超越京沪的选手。
所以,国内的任何城市愿意去和北京上海去比较,我认为都是各自的权利,在数据上找找差异,在管理上互相借鉴,甚至在城市营销上借借势,还还是挺不错的。但过度解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二、广州与重庆
上半年重庆以11209.83亿元的生产总值超过了广州的10968.29亿元。全国排名也进一步提升到了第四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
首先我对网络上每次提到重庆时的,总会出现的类似“重庆辖区面积太大,不应该和地级市放在一起比较,而应该和省份一起比较”的相关言论分享下我的看法。
重庆行政级别是直辖市,按照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规则,本身的确既可以与省级行政区同列,同时也可以与地级行政区做比。事实上在国家统计局历次公布的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相关数据时,重庆也都位列其中,在对应的相关报道中也一直都有被拿来与其他省份作比较。所以一些人所谓的“重庆干嘛不去和其他省份”做比较的说法,站不住脚。
其次是网络上的重庆老牌“对线对手”成都和广州,他们之间互相比较合理吗?我的一贯观点还是,单独比较经济数据的话没什么不合理。大家都是全国十强市,经济总量相近,相互比较寻找下差异没有任何问题。
恰恰相反,我反而认为国内任何地市去和地位超然的北京上海比,其实才是真正的不合理。北京上海相较国内其余地市的绝大多数优势,都不在可量化体现的数据范畴。不过反而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真正身份极特殊的北京上海被一众城市长期拿来做比较对象并无明显反应。
所以不综合考虑一个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只抓住某一个要素进行攻击,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就拿谈重庆必谈面积的这一思路来说,如果按照这样的出发点,那么世界各国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前些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国内一片欢呼雀跃,可是我没看到多少人站出来强调中国面积大约是日本25倍的这件事实。
当年我们谈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其本质是说一个积贫积弱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总量超过了一个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这件事儿本身值得被记录。但是直到今天,中国还是有非常多的经济数据是不如日本的,尤其是各项人均类别的数据。
所以归根结底,之所以在网络上造成了上述争议的始作俑者,并不是重庆居民,而是成千上万的媒体机构(包括大量的自媒体)。而这些媒体分布于全国各地,是这些人将重庆一会儿放在省级行政区里做比较,一会儿放在地级行政区里做比较。如果真的要开火,那么可以把枪口扭转过来,对准那些长期以来习惯于通过舆论造势获取利益的媒体机构。
那么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上半年重庆与广州的具体经济数据情况。根据双方统计局此前各自的相关数据公布显示——
重庆市:上半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0.0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07.84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1.97亿元,增长0.5%。
上半年,重庆货物进出口总额2759.2亿元,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提高17.6个百分点。
广州市:上半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0968.29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6.1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38.07亿元,同比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14.05亿元,同比下降0.8%。
上半年,广州进出口总额425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有所扩大,但比1-5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进口总额同比下降13.8%。
影响上半年重庆、广州二市经济总量易位的要素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上文我列出的二产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两项数据。
占比广州产业结构最大的三产上半年尚未扭负为正,所以在二产增加值下降7.0%和进出口下降7.6%的影响下,上半年广州市生产总值出现了同比下降2.7%的阶段性难关。而同期重庆二产、三产则复苏形势较好,上半年均实现了正增长。结合2019年两市原本就颇为接近的经济体量,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阶段性的排位差异就不难理解。
这里我之所以强调“阶段性”,即处于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不同产业结构的此重庆广州两市。在接下来经济总量上的排名大概率上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胶着期,并不会迅速拉开距离,所以对此无须做过多的深入解读,他们仍处于周期性变化区间。
三、苏州与成都
长期以来,成都“对线”的目标一般都是和自身同为省会城市的武汉。当然,作为网红城市偶尔也和杭州发生一定的交集。但是成都与苏州之间,较少被拿来对比。
一方面,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苏州与成都的经济总量差距还相对明显。即使在最新的2019年,二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仍有差不多2200多亿,这样经济体量的距离的城市之间一般较少发生“对线”。
另一方面,则又要谈及苏州市十分特殊的普通地级市行政级别。这一级别造成的结果就是,同行政级别市在苏州惊人的经济总量面前几乎被压得抬不起头,高行政级别市总量超苏州是理所当然,被反超更是没有颜面。这样一来,苏州虽然长期位列中国城市排名的头部要位,但是主动与苏州挑起“对线”的城市几乎没有。
但魔幻的2020年,让一切有了新的可能。2020年一季度,成都经济总量超过苏州100多亿元,这就意味着成都与苏州成为了中国头部城市中又一对新的竞争CP。当然了,关键还是上文我们提到的部分好事媒体乐于撮合。
但是到了2020年二季度,苏州市经济复苏效应明显。所以二市的上半年经济报中,成都GDP为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苏州GDP为9050.24亿元,同比实际增长0.8%。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成都市与苏州市出现了阶段性的相近交集。但是由于两市发展方式与发展方向的显著不同,未来两市互相比较的意义同样并不是很大。
从长期来看,成都与武汉之间,才更具备互相借鉴与参考的意义。即使受常住人口以及今年突发的疫情影响,两市的经济总量可比性出现了阶段性的下降。但是,在城市定位,城市营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多重维度,两者之间互相学习的点依旧众多。
四、南京与天津
和上述的几组CP相比,南京与天津之间的排名易位,事实上是没有太多悬念的。
原因在于,在过去的几年间,两市的经济增速情况差异明显,南京提升省会首位度,多项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内表现都可以称作突出。而天津受到含产业转型不顺利与经济数据挤水分等在内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城市排名稳定下行。
其中受四经普GDP修订的显著影响,天津市2019年生产总值最终确定为14104.28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天津市全排名从此前的第六位迅速回落至实际的第十位。但是,饶是如此,与原本第十一位的南京市之间,也仅剩下了一个身位——
天津市:2019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410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3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4969.1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8949.87亿元,增长5.9%。
南京市: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82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5040.8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99.47亿元、增长8.6%。
极其接近的经济总量差距和十分显著的经济增速差距,使得2020年南京市在排名上超越天津市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果不其然,2020年一季度,南京市即以3247.41亿元的生产总值超过天津市的2874.35亿元。更关键是,一季度南京、天津二市的GDP增速分别为:1.6%和-9.5%。
这样颇为悬殊的GDP增速,也就进一步影响了2020年上半年,南京天津二市的排名被继续保持。而参考二市上半年-1.9%(非实际,按修订前数据计算参名义增速)和-3.9%的GDP增速水平,大概率上2020年全年二市排名不会再发生变化,南京率先锁定了2020年十强城市的位次。
更为关键的是,对比当下的天津,作为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枢纽城市的南京,未来发展过程中手里还有不少的牌可以打。所以中国城市十强的席位,之于南京真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五、青岛、宁波、佛山、东莞
由于疫情的综合影响,事实上广大的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诸多相对依赖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地市,上半年过得都相对比较艰难。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广州,其实就是这一阵营的代表性城市。
但广州同时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广州的城市定位并不是单纯的制造业城市或外贸型城市,虽然对外贸易的确占到了广州相当比例的经济结构贡献。但是行政级别较高,区域枢纽性强的广州,在应对疫情类似的经济压力时,可用的子弹相对更为充裕。
2020年上半年,宁波、佛山、东莞三座城市经济增速均尚未能扭负为正,分别为:-0.6%,-7.5%,-1.7%。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佛山的-7.5%,这也是目前已经公布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在4000亿元以上的二十余个地市中,受疫情影响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市。
广佛同城政策推出日久,佛山与广州之间交流日益加深的同时,在经济增长上的同步率也日益走高。纵观近些年来两市的经济发展数据,一致性表现相对较高。即当广州经济发展承压的同时,佛山市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
根据佛山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626.50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5.08亿元,同比下降1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43.93亿元,同比下降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17.50亿元,同比下降2.2%。
这里我们再把广州的同期数据进行对比:上半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0968.29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6.1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38.07亿元,同比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14.05亿元,同比下降0.8%。
大家是否可以发现,无论是GDP总量的降幅,还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降幅,佛山与广州都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均表现为广州市数据的“扩大”版。
这一方面说明,佛山市在经济发展的优势方面,与广州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同时也意味着,佛山市在抵御外界经济危机风险时,可用弹药远不如广州充足,可使用调节手段相对也较为单一。所以从这个维度看,广佛同城并不仅仅是发展共同体,更是抗险共同体。
接着,我们再将宁波、东莞两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对比——
宁波市: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7.2亿元,同比下降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0.6亿元,下降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44.1亿元,增长1.0%。
东莞市:2020年上半年东莞市生产总值为4361.28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2388.11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59.22亿元,同比增长0.5%。
东莞市三大产业数据整体优于佛山,最终在上半年GDP整体表现上形势自然也稍显乐观。但是将佛山、东莞、宁波三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后我们就会发现。相较于二产占比,佛山东莞二市的三产发展仍是相对羸弱。
一方面佛山、东莞自创市之处就始终走制造业立市路线,工业表现在三次产业中突出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二市行政区划零散分布,中心城区聚集地低,进而长期难以在三产和社消更进一步。
未来,以佛山、东莞为代表的老牌制造业强镇,如何尽快完成城镇化转型,培养和打造出各自的相对有力的中心城区,逐渐弱化过于分散零碎的行政区划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抗风险的劣势,是对应地市补短板的重中之重。
而对于东部沿海地市中目前在内外兼顾方面表现尚可的青岛与宁波而言,未来如何与各自省会差异化发展,使得相对动荡的外贸风险可防可控,不对整体经济正向发展发展形成大影响,稳定好就业民生,则至关重要。
六、郑州、西安、济南、合肥
郑州、西安、济南、合肥,是继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之后,新一轮支撑中国主要省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引擎。
从区域重要性而言,郑州、西安、济南是目前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为突出的三个省会城市,也是北方区域过去几年间收获各项政策利好较多的城市。
而合肥是目前热议度颇高的南方黑马型省会城市,且在经济总量上与西安、济南二市高度接近,榜单排名同样难舍难分。
从产业结构来看,四省会基本也都呈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动力,以第二产业为支撑的相似产业结构形态。同时,城市架构也基本均为强城区模式,城镇化发展水平也有较高的相似性。
具体到上半年各自整体的经济数据来看——
郑州:上半年全市GDP完成5459.6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8.4亿元,下降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99.2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92亿元,下降0.5%。
西安: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4575.09亿元,同比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77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87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2949.45亿元,增长1.4%。
济南: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529.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3.05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858.95亿元,小幅下降0.3%。
合肥:2020年上半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达44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2%。第一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487.7亿元,同比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2813.4亿元,同比增长1.1%。
四省会中,除郑州已经率先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外,其余各地市目前都已经距离该门槛仅一步之遥。那么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固定投资,大型项目,基础设施,依旧是主流的进一步拉动经济数据增长的要素。
同时,和东部沿海地市相比,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岗位薪资,是上述地市当下最为关键的任务。只要上述各市能够持续增加城市就业岗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本省外出务工人员及新生代就业者人数就会保持良性增长。
类似今年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掌握各省关键性发展资源的省会,其面对经济危机时的抗风险能力是最为突出的。同时也是新一轮大基建政策的重要受益者,高铁、地铁、公路等一系列城市基建,正是最佳的补充短板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根据相关财经媒体的报道显示:2019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29773.86亿元,2019年GDP为26927.09亿元,外贸依存度为110.57%;苏州进出口总额为21987.4亿元,GDP为19235.80亿元,外贸依存度为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