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经济 >

创新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

时间:2016-03-14 13:41 类别:世界经济

1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近年来,广东面对持续贯穿的经济下行压力,能够较好发挥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双支撑”作用、迈向“双中高”目标,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市场倒逼压力,坚定不移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谈创新驱动发展成就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二

记者:近两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请问具体取得了哪些成就?

朱小丹: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地走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之路。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春节后举行的第一个全省性会议都是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并出台系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文件,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二。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15年全省R&D占GDP比重达2.50%,比2010年提高0.74个百分点;技术自给率达71%,比2010年提高5.7个百分点,正加快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接近创新型国家/地区水平。

二是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启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两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性工程。全省R&D人员突破70万人,规模保持全国第一。组建新的省科学院,启动建设7所高水平大学、18个重点学科以及5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批理工类学科。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筹建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拥有新型研发机构12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99家、面积达1348万平方米,众创空间150多个。

三是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速形成。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105家,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3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比2010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省LED产业实现总产值4300亿元,同比增长24%。399个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占全省GDP近30%。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在中微子、超材料、基因组、干细胞、移动通讯技术等前沿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8.3%和50.3%,有效发明专利达13.89万件,保持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

五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创新工程,加快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一年多来新增院士3人,引进创新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26个,共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7人,“万人计划”专家52人。

谈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1+1+7”区域创新整体

记者:去年国家批准广东建设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请问广东将如何建设?

朱小丹:国家批准我省建设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们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任务。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1+1+7”的空间布局是一个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整体。“1+1”指的是深圳、广州要成为带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龙头。深圳是9个市中第一个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城市,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先走一步,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创新发展有很好的基础,要率先建成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拥有全省70%的高校、科研机构和近70%的科技成果,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密集、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根据《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未来5年打造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5件以上,每万从业人员研发人员超150人,技术自给率超过75%,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率先建成,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形成20-30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4000家;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建成若干国际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达180家以上;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大幅增长;建立有效的科技对口帮扶机制,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基本建成,每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120万户,集聚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600万,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超600家,众创空间超260家,孵化场地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超4万家,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谈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把创新发展贯穿经济结构调整始终

记者:广东将如何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朱小丹:创新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只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贯穿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转换,带动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广东就全局而言在全国最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阶段性特征首先在广东显示出来。近年来,我省面对持续贯穿的经济下行压力,能够较好发挥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双支撑”作用、迈向“双中高”目标,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市场倒逼压力,坚定不移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下一步,我省将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优先战略和总抓手,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互协调,以创新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着力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在全国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扎实建设好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实施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好自主创新示范区“1+1+7”区域创新格局,推动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引擎,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二是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协调推进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项目评审机制改革等,制定具体改革事项实施方案并启动改革,年内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加大力度推进政府科技职能转变,逐步把工作重点从行政审批、资源分配转到规划引导、统筹协调、优化服务上来。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争取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力争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20%。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格局。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翻番。

四是推进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加强科研院所建设,重点提升省科学院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争取建立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专业镇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抓紧制定出台我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五是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攻关,争取早日在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智能机器人、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九大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制定出台《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条例》,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开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奖励约定政策。加快完善全省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和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规范有序交易流转。继续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活动,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六是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实施好珠江人才计划等重要人才工程。积极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给予工作许可、技术移民等便利。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增加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

七是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政府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支持在高新区等科技资源集聚地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或组织。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发展,鼓励各地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产业基金。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

谈人才强省建设

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记者: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根本,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广东在制度和政策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朱小丹:近年来,我省围绕人才强省建设,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制度,优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环境,加速集聚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在我省高水平大学试点实行岗位设置权、公开招聘权、职称评审权、薪酬分配权、人员调配权等五个方面权力下放;赋予试点高校22个自主权,务求在放权范围和力度、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高校人才自主评价、管理服务方式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的若干意见》,将专利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大力支持省科学院重组建设,赋予省科学院在员额制管理、职称评价、薪酬管理、科研人才双向流动等方面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