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非洲 >

中非美交流论坛“遇见全球化中的非洲”圆满举行

时间:2017-01-10 09:14 类别:非洲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和集思互联教育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共同主办了中非美交流论坛。本次论坛以“遇见全球化中的非洲”为主题,包括原中国驻纳米比亚共和国和津巴布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忻顺康先生、北京大学非洲中心秘书长刘海方女士、国家开发银行处长,教育产业创新引导基金管理人陈传进先生以及关注非洲发展的来自中非美三地的青年领袖参加了活动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教育释放青年人口的潜能,提升非洲在新全球体系下的国际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中非美交流论坛“遇见全球化中的非洲”圆满举行

  中非美交流论坛“遇见全球化中的非洲”

  作为首个由来自中美两地顶尖大学青年发起的关注中国、美国、非洲经济与文化合作与融合的交流论坛,此活动旨在通过对非洲发展潜力、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提高非洲在中美青年学生人群中的关注度,促进来自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青年学生对全球化视角下非洲发展和非洲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和增强青年学生参与非洲发展研究与实践的热情。同时,论坛将通过建立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交流平台,帮助青年学生利用科学的实践学习方法学和全面的学术和实践交流能力助力发展中国家发展和对外交流。

  集思互联教育的项目总监沈聪介绍,近年来,非洲已经成为了青年学生讨论的热点,非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国-非洲-美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科研项目开始,集思互联教育一直鼓励青年学生,通过更多与非洲的接触,了解当地的文化,拓宽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集思互联教育今年夏季刚刚结束了为期近20天的中国-非洲-美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科研项目。学员通过线上培训、实地调研、常春藤大学学术课程、学术报告撰写和项目陈述,同时感受了非洲的文化和美国式启发式教育理念。许多参与项目的学员把自己的所见所学带回到学校分享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和热烈的探讨。据悉,集思教育还将继续拓展该项目,将非洲实践的范围扩大到肯尼亚、毛里求斯等多个非洲目的地国家,为更多学生带来全新的文化和学术体验。

  中国-非洲-美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教育项目学生代表对话

  学生代表:王元辰

  学生现状: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国际部高二学生

  Q1: 你是如何了解到集思互联教育和启德教育在今年夏天联合设计和实施的中非美可持续发展科研项目的?为什么当时会对这样的项目感兴趣?

  王元辰:我之前参加过一些模联的活动,对这种国际性的活动相当感兴趣。在通过启德教育暑期学游项目的宣传看到这个项目的信息后,我觉得难得有机会亲历非洲大陆,就立即决定报名参加了这个中非美可持续发展科研项目。

  Q2:你的父母支持你参加这次活动吗?你在出行前对项目有什么顾虑?

  王元辰:尽管是我是男生,平时也很独立,但是因为大家对非洲普遍的安全顾虑和出发前需要打的各种疫苗,让父母在出行之前还是稍稍有些担心。好在项目组织方的老师们,在整个行程中不论是住宿还是行程,都非常关注安全问题,也会通过启德学游设立的家长微信群每天给家长们汇报活动的情况,让家长们安心。

  出行前我本人最担心的就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问题,因为我参加项目的时候刚刚结束高一的学业,基本上是项目组年纪最小的学生。在出行前,我非常担心和把我大几岁的组员们有代沟,无法迅速的打成一片。但是事实证明,有相同的话题和爱好,不论年龄,都可以迅速地成为朋友。

  Q3:在参加中非美可持续发展科研项目之前,你对项目的期望是怎样的?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哪些经历是跟你预想中最不一样的?

  王元辰:在参加活动前,我以为这个项目主要是以体验为主,更多的是了解非洲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当真正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发现项目安排的学术性这么强。所有的研究和授课都是非常专业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限的时间里,独立地完成对一个话题的研究。这个项目是完全按照美国田野调查方法学来设计的一个强调学术科研上的暑期教育项目。在非洲段成行以前,我们就收到了由集思互联教育学术导师编纂的中非美研究方法学手册,并参加了5次与项目内容相关、由海外教授或专家直播的线上的行前培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四个不同的议题中选择自己的研究志愿,分别是妇女权益、医疗健康、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和能源多样性。每个参加项目的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并按照各自对话题的志愿完成分组,参加行前的线上培训。活动的整个流程都会跟自己选择的话题联系在一起。这样专业的行程安排确实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Q4:在非洲的科研项目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元辰:这次的带队老师给我印象非常的深。在科研上,每个组的带队老师都会积极为我们寻找跟我们研究话题相关的资源。比如我们的研究中有一部分是和环境有关的,我们的老师就为我们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向我们介绍当地的理念。这些分享无疑帮助了我们开拓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Q5:在这次研究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么应对和解决的?

  王元辰:我们组这一次研究的主题是女性权益。我们全组的全员到马赛当地去一手调研,了解包括割礼在内的当地女性权益的情况,了解当地女性的地位,当地的医疗设施等。我们采访了大量当地的居民,了解了她们在当地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在调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之前在去非洲之前,很多人都会关注社会上的女权问题,但是当你踏上了非洲的土地,看到当地妇女受到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可是固定的社会形态让胜在不公之中的女性不自知。宗教和部落的控制,使得她们也不会有动力去反抗或发动改革。在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我和我的组员们在当下其实感到有一些失落和沮丧,我们觉得仅仅十几天的调研是很难真切的为当地人和当地社会带来改观。

  我们把我们的这个想法和在纽约为我们授课的哥大教授进行了沟通。哥大的教授更多是通过一个大的视角来跟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把从割礼这样的小问题放大到女权和医疗问题。这样的探讨方法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思考方式,把我们之前在非洲的研究结果做了一个更加全球化的分析。哥大的教授为我们展示了类似的研究和全球顶尖学府在相关话题上的一些研究成功。

  于此同时,我们也和我们的带队老师进行了很多讨论,他们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帮助我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在当下,也许此次的调研,没有办法立马帮助当地的女权情况做出大的改变,但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可贵的。我们寻求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短期解决方案,而是一种启发性的研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项目,给更多人启迪,也给自己启迪。

  Q6:你觉得这次项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对你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王元辰:首先这次的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好的研究习惯,这对我未来的求学是有直接帮助的。不管是在哥大教授指导我们的研究的过程中,还是跟已经在美国大学进修的同组队员,都教给了我很多研究方法,包括思维模型和资源工具。

  其次,这次项目给我带了很多相关的资源。我一直在学校社团中组织跟心理学和女权有关的活动。这次项目让我和非洲很多当地组织建立起了联系,直接有助于我之后项目的进行和资料的搜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这次项目,我结识到了许多朋友,不论是一起的老师还是同组的同学,这段友谊都让我觉得很珍贵。在项目开始的第一天,我们都还互相很陌生,但是经过这十几天的朝夕相处,我们已经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在同样的话题的引导下,哪怕是中间小小的争执和相左的意见,其实也在推进我们共同的项目超前进行。不论这些朋友未来是在中国、在美国或是在非洲,我相信我们都能一直保持联系。虽然我们相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怀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有着相近的价值观,最终达成了让我们自豪的成果,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Q7:你对未来要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有哪些建议?

  王元辰: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地参加,勇敢地尝试,勇敢地突破自我。这个项目给了参加的学生无限的可能性和激发自己未来潜力的机会,非常利于学生成长。我之前参加项目么之前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在项目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是最终顺利完成后,一切就自然而然地都豁然开朗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