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欧洲 > 白俄罗斯 >

俄罗斯经济出了什么问题(4)

时间:2015-11-20 09:23 类别:白俄罗斯

俄罗斯向创新经济的过渡需要在解决“俄罗斯综合症”上找到突破口。

赵传君(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谓“荷兰病”是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很像“荷兰病”,但又不完全是。从GDP增长、外贸出口和财政收入对资源产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出口高度依赖的角度看,俄罗斯确实患有“荷兰病”,但俄罗斯的资源产品出口并没有损害其有竞争力或有优势产品的出口,因为俄罗斯的优势产品实在是寥寥可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军工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和核电设备。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2001~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年均在6%左右,所以资源性产品出口非但没有损害其经济增长,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这两个基本事实又是俄罗斯患有“荷兰病”的悖论。俄罗斯目前经济低迷,甚至对2030年前的经济增长预测都不乐观(俄自己预测为2.5%),这既有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也有经济转型、投资环境和开放政策等因素的消极作用。我认为,俄罗斯经济患的是一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既有体制原因,也有市场原因和政策原因。俄罗斯经济的希望和出路在于经济转型,早在2003年普京就已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明确提出“从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的战略。然而10年过去了,俄罗斯经济转型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原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没有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俄罗斯政府部门官僚作风严重,各部门之间利益纠葛复杂,总统的战略方针不能在各个部门有效落实。各联邦主体都在为自身利益寻找出路,各地都想办法利用国家战略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按总统思路去发展创新经济,追求的是短期效益。所以,虽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高度重视发展创新型经济,甚至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但缺乏贯彻执行的体制保障。

二是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合作创新机制。经济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俄罗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效率低下、垄断经营、利润丰厚、缺少创新动力,即使新建的六大超级国有集团公司也没搞出什么创新产品。而俄罗斯的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规模,获得资金困难且成本较高,要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难度很大。原苏联时代就已存在的“军转民”和“产学研”结合问题至今也没有很好解决。俄罗斯不缺少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但如何把高端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如何实现“产学研”的三位一体是一个瓶颈。

三是利用外资政策保守,投资环境较差。普京具有强烈的经济自主意识和经济安全意识,希望把一些重要的行业都掌握在民族工业手里,特别是国有企业手里,划出43个战略行业,对外资进入这些行业规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条件。俄罗斯在“入世”时在11个服务领域116个方面作出了开放市场的承诺,但能否真正落实还有待观察。近年来,虽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不断呼吁请外商赴俄投资,但保守的利用外资政策和较差的投资环境使外商望而却步。1991~2001年俄罗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只有259亿美元;2002~2011年利用外资总额为1 500亿美元,年均为150亿美元。俄罗斯市场的投资潜力位居世界第5位,但利用外资的成效甚微,这也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密切相关。目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在世界排名为第120位,普京呼吁要向前迈进100步,进入前20名,然而谈何容易。俄罗斯的经济自由度在世界排名第143位,在欧洲43个国家中排名第41位。我们说俄罗斯投资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1)土地划拨程序复杂,费时长、成本高;(2)与市政各种管网接通比较困难;(3)融资困难,缺乏必要的政策担保;(4)对外资企业附加的就业条件比较苛刻;(5)与社会性缴费密切相关的税负较重;(6)缺乏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和商业的诚信度较低;(7)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到处都充斥着潜规则。

俄罗斯要摆脱“综合症”,要实现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战略转型,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通过改革探索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激活国有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用积累的财富向下激活产业发展,把资源开发与深度加工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创新的龙头。

二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把俄罗斯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深加工型和技术创新型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改变目前保守的利用外资政策和较差的投资环境,在俄罗斯所谓的战略产业中更多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促进这些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借助外部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善俄罗斯目前的产业结构。作为俄罗斯政府,应该做的主要是选择正确的产业政策、开放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俄罗斯的企业惰性、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是俄罗斯的三大顽症,要真正解决需要系统和切实的改革措施。中国原来的经济结构与原苏联大同小异,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改革和利用外资,经济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卓有成效的利用外资密切相关。所以,俄罗斯应充分认识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刘军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跟人体一样会有小病小灾,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属于正常现象,通常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会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尽可能把副作用降低。但对俄罗斯经济而言,其病症远远不只这么简单。俄罗斯虽然是怀着美好的愿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但受困于各种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不但扼腕断臂之后的先进性改良没有出现,反而进一步固化了原有的弊端和对资源出口的依赖性。那么这种资源出口依赖性从何时形成?是否属于我们所谓的“荷兰病”呢?

荷兰是个小国,原来的工业体系比较健全,是在发现石油之后资金的配置才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其他工业领域的投资,推动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并因石油美元的流入致使本币升值,进一步削弱了原来非石油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如果单纯比照这个狭义的“荷兰病”框架来判断俄罗斯的经济困境是否患上此病的话,那么我认为不是。

首先,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元凶并不是石油。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虽然健全,但相对而言,其轻工业比重工业的发展要落后很多,这“重重轻轻”的产业格局是当时按照国家战略进行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是跟轻工业发展息息相关,毕竟飞机大炮和枪支弹药是不能直接改善生活水准的。一言以蔽之,俄罗斯延续至今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最初并不是石油造成的。

其次,俄罗斯并不是突然发现石油之后才使投资集聚到这一领域。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而言,石油危机带来的是短暂的经济危机和持续的节能创新;对拉丁美洲国家而言,石油危机为其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对原苏联而言,石油危机推升石油价格之后带来的石油美元像是吸毒之后的快感,竟然导致俄从此对石油的出口收益欲罢不能,尽管俄罗斯国民从上到下都知道这种依赖性是致命的。也就是说,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苏联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就已经是相当多了,但对石油出口依赖性的显现和固化则是以石油危机为转折点。

再次,俄罗斯的石油美元并没有导致其本币持续升值,进而影响其他工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俄罗斯卢布的币值自转型以来一直不稳定,其中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不能完全归咎于石油出口。而俄罗斯非石油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除军火之外,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显著,这显然也不是单纯石油惹的祸。

最后,“荷兰病”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在俄罗斯都并不明显,即没有造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没有使其因本币升值丧失竞争力。换句话说,俄罗斯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不是石油出口直接削减的。

即便如此,以上理由也只能比较牵强地解释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不是狭义的“荷兰病”。但显而易见的是,俄罗斯经济的确有病,最主要的症状是两个高度依赖:高度依赖外部信贷资金和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并由此造成了俄罗斯经济的高度脆弱性,使得其成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摔得最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此,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给俄罗斯病冠以怎样的称谓,而是准确地判断病情、定位病灶、对症下药。

针对这一问题,普京提出了创新战略,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一战略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原因在于多数人认为,既然“躺着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谁还会去冒险搞创新”呢?对此,普京的应对措施是使国家重新掌控石油等战略性资源,制定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以期用行政手段配合市场机制将石油美元配置到创新型产业。这么做,普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来自西方世界的批评以及“阿拉伯之春”的威胁可以说是需要非凡的定力和超人的政治智慧才能应付自如。此外,普京还希望通过高新技术特区来吸引外资,通过税收优惠和行政便利等手段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把纳米产业列为重点的突破领域。

中国也提出了创新转型的战略,但中俄两国在这一战略的实施上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差异。俄罗斯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军工及航空航天技术先进、基础科学研究基础雄厚。而俄罗斯的相对劣势或者发展障碍则在于人口下降、劳动力资源缺乏。而这一劣势恰好可以通过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提高劳动效率加以弥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俄罗斯目前实施的创新战略其实也面临着诸多内外部挑战。就外部而言,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不会希望看到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俄罗斯,因此,将会千方百计地利用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等各种手段加以阻挠;就内部而言,创新是需要巨额资金的,如何让市场经济主体利用市场手段筹集资金进行研发对于投资环境尚欠佳的俄罗斯来说是不小的难题。俄罗斯要想使自己的创新战略得以成功,就必须想办法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融资成本,改善创业和投资环境,培育创业文化,保护知识产权,并借加入WTO之机加快与国际的接轨。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通过石油美元的积累来把资源禀赋优势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如果大家对俄罗斯没有信心,那么资本还是会外逃、外国直接投资还是不肯进入到非资源的产业、人才还是会外流,这些状况不改变,创新对俄罗斯而言就只能是天方夜谭。

景维民、张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