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中国 >

不再牺牲环境搞GDP 中国“环保短板”怎么补?

时间:2016-03-27 12:51 类别:中国

今年的环保话题,除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外,更聚焦在“环保短板”的补齐上,包括如何降低雾霾影响、黑臭水体整治、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提升环境质量,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大环境风险防控力度等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在年初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

2016年,我国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主要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环保短板”带来的巨大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成效在“全面”,艰巨也在“全面”。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陈吉宁说,“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和动力会减弱。”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目前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3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环保部门的研究表明,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生活垃圾1200万吨、生活污水11.5亿吨,消耗8000万吨标煤。如果延续粗放的传统城镇化模式,污染物在时间上的累积和区域空间上的复合效应将更加明显。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难度前所未有:

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

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更趋复杂。2014年,全国COD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二氧化硫为1974.4万吨,氮氧化物2078万吨。要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排放至少要下降到百万吨级水平。一些没有纳入总量减排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在持续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据环保部门测算,全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高居3000多万吨,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影响较大。2015年,首批开展监测考核的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达28.8%。

去年入冬以来,重污染天气高发。据环保部监测数据,受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的影响,3月2日至4日两会期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超过140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比例达到41.42%。

目前,全国地表水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以上。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40%)。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水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中间的最大的自然安全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

辜胜阻曾到长江经济带调研。让他感到震惊的是,长江被污染源包围,受危化品威胁,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每年向长江排放的污水有300多亿吨,占全国的1/3以上。而相比地表水,地下水的形势更加严峻,地下水被大量超采,污染由局部向区域扩散,在全国40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将近60%,许多饮用水源存在隐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