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逆袭”
时间:2016-03-30 23:01 类别:印度
印度副财长贾扬特·辛哈(Jayant Sinha)最近大声宣称:“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将在增长和发展方面把中国甩在身后。”
在印度新近的增长数据背书之下,这个观点博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一本叫《轮到印度龟了:印度未来的挑战和期许》(The Turn of the Tortoise: The Challenge and Promise of India’s Future)的书在2016年上市,作者是印度《商业标准报》(Business Standard)的董事长和前主编尼南。而《经济学人》杂志最近的一期封面也贡献给了印度,在封面文章中,《经济学人》认为印度将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最快的市场。
不过,速度不能说明一切。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尽管印度经济在增长率上超过中国是完全可能,但总体来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不可比的,“就像中国在二三十年前和美国比一样”。
石油暴跌的受益者
印度中央统计局(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6年和2017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均为7.5%,高于中国。
作为一个巨大的石油进口国,印度在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行情中受益良多:经常项目赤字业已收缩;卢比价格坚挺;股市日趋兴旺。
本届印度政府接手时,这个国家的经济远没有如此乐观。急剧的通货膨胀和巨额财政赤字令当局头疼不已。多年来,印度的通货膨胀率高于10%,但在2015年,它降低了一半—石油价格下跌,令印度的通胀率已从2013年的逾10%下降至约5%。
据公开报道,印度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预计将从2013-2014财年(2013年4月-2014年3月)相当于GDP的4.5%,下降至2015-2016财年的3.5%。印度经济在2012-2013财年仅增长5.3%。印度财政部最新的经济调查报告预计,尽管存在下行风险,明年经济增速将处于7%-7.75%之间。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作为发动机的新兴经济体们也遭遇各种增长问题的当下,这份成绩单相当亮眼。
根据牛津能源研究所发布的报告,2015年印度石油需求增长30万桶/天,是过去10年平均增速两倍。—甚至有观点认为,印度或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中心。
调查数据显示,印度如此高速的增长很有希望持续很长一段时间。IMF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算)只有美国水平的11%,而中国为美国的25%。这预示着巨大的快速增长追赶空间。
在如此形势之下,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直接在近期表态说:加倍努力把印度打造成一个可以媲美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
同时,不少观点也认为,印度如此高的GDP增长数据,其可信度存疑。2015年初,印度政府宣布调整GDP统计方式,未来将以市场价格而非要素价格作为衡量GDP增长的基准,将基准年从2004-2005年切换至2011-2012年—统计方式的改变使得GDP增长数字瞬间焕然一新:2014财年的GDP增长数字从原来的增长4.7%上调至6.9%。
当然,“印度经济总量超越中国”仅仅是一种愿景。英国《金融时报》就认为,按名义价值计算,印度的产出仅为中国的1/5,GDP仅占全球的2.5%,而中国占比高达13.5%。如果中国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就可以在不到4年时间里,增添一个印度规模大小的经济体。
人口红利起步但文盲太多
和中国相比,可以看出印度正处于人口红利的起步期—巨大的蛋糕正等待开发,同时在快速增大。
2010年,印度的“原始生育率”,即“每1000人中年新生婴儿诞生并存活的数量”,为23‰,而同一年,中国为12‰。尽管在同一年,印度每1000个孩童中5岁以前夭折的数目为66人,而中国仅为19人,但多生爱生的印度人显然为国家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内需和劳动力。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印度一直站在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国家的前列,这也成为印度发展制造业的主要优势。
2014年9月25日,莫迪推出“印度制造”计划(Make in India Campaign),希望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当时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目前,印度的人口结构呈金字塔状,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将近8亿,占印度总人口的65%左右,25岁以下的年轻人则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但即便根据官方数据,印度的劳动人口中也只有6%受到正式雇佣,原因很简单:文盲太多。
根据2010年的数据,印度成人识字率(15岁以上)为63%,而中国则在数十年的基础教育普及之下,达到了94%。—印度饱受诟病的一点是,重视高等教育,却没有对基础教育给予足够的投入和支持。
工业也相似,印度基础工业薄弱,制造业仅占GDP的15%,尚不及中国的一半。而且基础教育的滞后,导致印度不可能在短期内像中国一样为工业提供大量的产业工人。
印度在某些高科技制造行业具有优势。福特(Ford)、现代(Hyundai)等跨国公司都在该国经营着世界最先进的工厂,工厂里配备了大量机器人。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把印度视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基地。但印度在服装和电子产品等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比较逊色,这引起了担忧,因为到2030年前,印度每年必须创造出1200万个新工作岗位,才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人口激增大潮所带来的就业需求。
改革滞后的阻碍
据《经济学人》报道,印度经济被寄予厚望的真正原因在于将来会进行更多改革。去年5月,凭借其改善经济治理的承诺,莫迪的印度人民党(BJP)以较大优势赢得选举。
但印度需要更大胆的改革,对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要素市场进行疏通:即土地、电力和劳动力市场。
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改革困难重重。
印度政府并不像其他大国一样强势。它以总理办公室为核心,更注重管理,而非市场;更注重项目,而非政策。印度政府没有表现出重组效率低下的公共垄断部门的决心—印度政府继续斥巨资进行低效的补贴,而议会上院,仍然在阻挠政府执行政策所需要的立法。
银行业则是阻碍印度进行基础投资的重要因素。国有银行在失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过度放贷,而银行体系内累积的整体坏账正阻碍着新贷款的发放。
对土地征用法律进行改革是莫迪作为总理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但修订法律以及引入增值性“商品及服务税”(GST)的议案,去年夏天在腐败丑闻缠身、打乱立法议程的议会会期中搁浅。考虑到企业无法在劳动力密集地区附近建设大型工厂,印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努力可能会以提供较少就业的资本密集型项目为主。
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路贾伊特利今年2月向议会提交年度经济调查报告称,预计始于4月1日的印度新财年经济增速为7%-7.75%,提示了对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
经合组织(OECD)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瑞士巴塞尔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赫尔穆特·赖森(Helmut Reisen)则说,要是中国经济发展得不好,印度也很难富起来。“次大陆的经济增长有不小的部分是由中国推动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
- 最新文章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