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各国经济 > 亚洲 > 韩国 >

经济转型期的韩国城市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4)

时间:2016-03-21 21:19 类别:韩国

第一,从韩国的经验来看,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是一个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最重要的因素。不论是工业化时期顺利发展壮大的工业城市,还是经济转型期依靠服务业和现代产业持续发展的城市,它们的人口增加和边界的扩展都依赖于工业企业的进驻发展或各种层次的城市服务业发展带来的众多就业机会所吸引的人口迁入。而没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传统工矿业城市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的人口流失和规模萎缩,也都是因为不能再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来支撑其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城市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培育适合本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从而创造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来实现。那些企图依靠开发房地产,盲目地建设宏大的新城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意图通过“摊大饼”式的扩张来实现快速城市化的做法,最终只能创造出更多的“鬼城”,并无益于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土地城镇化”与就业机会带来的人口城镇化完美结合才能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第二,合理的城镇规划布局对大都会城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提高和城乡道路系统的完善出现的大规模人口郊区化不同,中韩两国的超大城市即使在私家车拥有率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也没有产生美国式的富裕人口转移到城市郊区相对分散居住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城市化过程会受到不同区域文化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韩两国的大城市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氛围、信息资源和就业机会等方面拥有其他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存在预示着城市人口继续向大都会城市涌入的现象在较长的时期内都会存在。如果不能很好地规划引导,环境污染、交通麻痹、房产价格过高、生活费用上升、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健康发展,大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也难以发挥。为了避免或减少城市病的出现,更大程度地发挥大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在大都会城市周边地区有条件的地方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镇,通过建设与大都会城市统一的交通体系、一致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相对廉价的住房市场、优质的教育资源、充足的就业机会等吸引大都会城市人口向这些区域扩散。

第三,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发展阶段都不同,不同地区所处城市化阶段也不同,因此,城市化的速度、模式和驱动力都应不同。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城市化率也已经超过了60%。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城市化率也只有48.5%和44.8%。因此,东部地区的城市应该尽快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完善城市基础服务业,发展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扶持生态环保、节能高效的新生代产业的普及发展,以弥补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带来的就业岗位流失,维持正常的城市发展和扩张。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或者发展东部地区不适宜发展的资源、土地密集型的工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向有条件的城镇集中,以实现较为快速的城镇化。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和面临转型的依托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城市,则应通过培育接续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收原有衰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和新的产业生力军,以保持它们在转型升级中的持续增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阅读